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东阳道中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风攲乌帽送轻寒,
雨点春衫作碎斑。
小吏知人当著句,
先安笔砚对溪山。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风中,黑色的帽子微微倾斜,送来阵阵清凉;细雨打在春衫上,留下了点点斑驳的水痕。小吏知道人情世故,应该及时写下这段情景,先把笔和砚安放好,面对着溪水和山峦。
注释:
- 风攲:风吹得帽子有些倾斜。
- 乌帽:黑色的帽子,古时常见的头饰。
- 轻寒:轻微的寒冷,指春季的气候。
- 雨点:细小的雨滴。
- 春衫:春季穿的衣服,通常比较轻薄。
- 碎斑:形容衣物上被雨水点滴打湿后形成的斑点。
- 小吏:指地方的官吏,通常职务较低。
- 知人:懂得人情世故。
- 著句:写下句子、记录事情。
- 笔砚:书写用的文具。
- 溪山:溪水和山峦,描绘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常以豪放、清新、自然见长,作品涉及政治、军事、自然、人生等多个方面。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艰难,作品中常流露出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关切。
创作背景:
《东阳道中》写于陆游晚年,他在生平的游历中,经过东阳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生活琐事中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东阳道中》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人情观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气息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首句“风攲乌帽送轻寒”,通过“风攲”描绘出一种轻盈的寒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雨点春衫作碎斑”,细雨打在春衫上,形成斑驳的水痕,展示了春天的温柔与多变。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更引发了对生活中微小细节的关注。
后两句“小吏知人当著句,先安笔砚对溪山”则转向了人情世故的观察。小吏在此代表了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和对环境的应对。诗人在自然美景和人情世故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他作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的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攲乌帽送轻寒:描绘风吹动黑色帽子的情景,传达出春天的寒意。
- 雨点春衫作碎斑:描绘细雨打在春衫上,形成水点的斑驳,体现了春天的多变。
- 小吏知人当著句:小吏了解人情世故,意味着他会把握时机。
- 先安笔砚对溪山:强调准备好书写工具,准备记录眼前的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雨点”比喻细雨,生动形象。
- 拟人:将“风”与“帽”结合,表现出自然与人的互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对人情世故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追求与情感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变化与不定的自然力量。
- 雨点: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生命的滋润。
- 乌帽:代表着传统与身份的象征。
- 春衫:象征着年轻和生命的活力。
- 溪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攲乌帽”中的“攲”是什么意思? A. 直立
B. 倾斜
C. 消失
D. 转动 -
诗中提到的“小吏”主要指什么? A. 高官
B. 落魄文人
C. 地方官吏
D. 商人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感慨
B. 对自然与人情的观察
C. 对个人成就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在陆游的《东阳道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情世故,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陆游的诗带有一种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而王维则展现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心境。这两首诗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