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舟至东村
野水如天远,渔舟似叶轻。
飕飕风渐冷,淡淡月初生。
沙际樵苏路,篱间语笑声。
还家已薄暮,灯火照柴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村泛舟时的情景。远处的野水像天空一样辽阔,渔舟轻巧地漂浮在水面上,仿佛一片片的树叶。随着风渐渐变冷,淡淡的月光初升,映照出沙滩边的樵夫和小路,以及篱笆间传来的欢声笑语。此时作者已经返回家中,天色已晚,灯火在柴荆间闪烁,温暖而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水:自然的水域,表示水面宽广。
- 如天远:形容水面辽阔,像天空一样遥远。
- 渔舟似叶轻:比喻渔舟轻巧,形象生动。
- 飕飕:形容风声,表示风渐渐变冷。
- 淡淡月初生:形容月亮刚刚升起,光线柔和。
- 樵苏路:樵夫和苏子(指小路),表示乡村的自然环境。
- 薄暮:天色渐暗,接近傍晚。
- 灯火照柴荆:灯光照亮了柴火堆和荆条,温暖而亲切。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以爱国、关心民生的情怀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乡村生活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借泛舟之景,表达内心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情。
诗歌鉴赏:
陆游在《泛舟至东村》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色,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首联“野水如天远,渔舟似叶轻”即以宽广的水面和轻盈的渔舟开篇,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意境。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的辽阔,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渴望逃离繁杂的世俗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
随着“飕飕风渐冷,淡淡月初生”,诗人描绘了一个逐渐转凉的夜晚,伴随着初升明月的柔和光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樵夫的路和篱间的笑声则体现了乡村的生机与温馨,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在这里是多么的简单而快乐。
最后两句“还家已薄暮,灯火照柴荆”引导读者回到现实,随着天色渐暗,回家的灯火象征着温暖的归属感。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间温情的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水如天远:描绘开阔的水面,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 渔舟似叶轻:渔舟轻巧,给人一种轻盈自在的印象。
- 飕飕风渐冷:风声轻拂,逐渐感受到秋冬的寒意。
- 淡淡月初生:初升的月亮柔和而清淡,增添了夜的宁静。
- 沙际樵苏路:描绘沙滩边的樵夫与自然小路,展现乡村生活的朴素。
- 篱间语笑声:篱笆间的欢声笑语,传递出温暖的乡村气息。
- 还家已薄暮:天色已晚,归家的情景让人感到安心。
- 灯火照柴荆:家中的灯火照亮了柴火堆,象征温暖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渔舟似叶轻”,通过比喻增强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拟人:风声、笑声拟人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人际温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水: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自由。
- 渔舟:代表着乡村的生机与人们的生活方式。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灯火:象征家与温暖,归属感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 D. 李白
-
“野水如天远”中的“天远”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宽广
- B. 天空晴朗
- C. 自然美景
- D. 诗人的心境
-
诗中“灯火照柴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家乡的眷恋
- C. 对温暖归属的渴望
-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泊船瓜洲》(王安石):描绘水乡的宁静与美景。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但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 《乡村四月》(翁卷):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更加细腻,展现了与陆游相似的乡土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