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作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6 12:38:14

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

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

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

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
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
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
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阴雨天气中的感受,他的鬓发已如丝般苍白,仿佛梅花依旧盛开。夜晚入梦时,忧愁缠绕,细雨似在催促他写诗。疾病在阴天里加重,春天因为闰年而来得迟缓。这并不是因为他害怕车马喧嚣,而是因为身体衰弱,实在难以支撑。

注释:

  • 短鬓:指短而稀疏的鬓发。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常用来表达对旧时的怀念。
  • 掩屏:指在屏风后,暗示隐私与忧愁的环境。
  • 隐几:意为隐约的几声,暗指细雨。
  • 阴天剧:指阴天对身体疾病的影响加重。
  • 闰岁:指农历中的闰年,春天来得晚。
  • 车马:象征繁华与喧嚣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陆游在此提到梅花,可能是对往昔的怀念。
  • 闰年:古代农历中,闰年是为了调整历法,诗人提到春天因闰年而迟到,暗示自己对生活节奏的无奈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动荡,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故国的忧虑与对生活的感悟,风格质朴而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身体虚弱,常在阴雨天感到病痛,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旧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他在暮年时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阴雨天气中的孤独与忧愁。开头两句以短鬓和梅花两种意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身体的衰老,后者则代表着美好的回忆和坚韧的生命。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作者的生理衰退,也暗示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通过“愁”与“雨”的交织,表现出内心的烦恼与外界环境的影响。雨声细腻,催促着诗人的创作,然而却也让他更加感到孤独与无助。阴天带来的病痛更加剧烈,春天的迟到则是对生命轮回的不安与无奈。

最后一句“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则是对自身状态的清醒认知,表明他并非因外界的喧嚣而感到恐惧,而是因为自身的衰弱而难以承受生活的重负。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中,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思,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鬓白如丝:描述了作者因年老而衰白的鬓发,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 梅花似旧时:梅花的意象引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掩屏愁入梦:愁苦隐藏在屏风之后,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隐几雨催诗:细雨声催促着诗人的灵感,却也是滋生忧愁的来源。
  • 病为阴天剧:阴天加重了他的疾病,表现出环境对身心的影响。
  • 春缘闰岁迟:春天的迟到象征着生活的无奈与希望的推迟。
  • 非关畏车马:表明并非对外界的恐惧,而是身体的虚弱让他难以支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将鬓发比作丝,形象地描绘出岁月的痕迹。
  • 拟人:将雨声拟人化,为诗人创作添增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衰老与时代变迁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鬓: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寄托对往昔的怀念。
  • :象征忧愁与创作的催促。
  • 阴天:象征着抑郁与病痛的加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坚韧
    B. 生活的喧嚣
    C. 病痛的加重
    D. 车马的繁忙

  2. “非关畏车马”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外界的恐惧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期待
    D. 对梅花的怀念

  3.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季节?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两位诗人均以忧国忧民著称,陆游的诗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
  • 同题材对比:陆游的《雨中作三首》与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均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衰老与孤独,而白居易则体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与生活的乐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