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24: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浴凤池边星斗光,宴馀香满上书囊。
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去国何年双鬓雪,黄花重见一枝霜。
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
白话文翻译:
在浴凤池边,星星闪烁如光,宴席余香满装在书囊中。
楼前的夜空,明月低垂如韦曲,云中传来车声,似乎从未央宫飘出。
离开故国多少年,双鬓已生白雪,只有那重见的黄花上挂着一枝霜。
心中伤感无尽,梦境令人厌倦,仿佛秋夜更加漫长。
注释:
- 浴凤池:传说中凤凰沐浴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和富贵。
- 书囊:装书的袋子,寓意学问与文化。
- 韦曲:古代乐曲名,象征着音乐的优雅。
- 未央:未央宫,古代帝王的住所,象征帝王的权威。
- 双鬓雪:形容两鬓已白,暗指年老。
- 黄花:指菊花,秋天盛开,象征坚韧与长寿。
- 伤心无限:感情深重,无法释怀。
典故解析:
“浴凤池”出自古代神话,象征着理想与美好。“未央”则与汉代宫廷相关,暗示了对过往繁华的缅怀。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长寿、坚韧相联,被视为秋天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岁月的流逝,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兴三首》其三是苏轼在被贬期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充分展现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的浴凤池、夜月、车声等意象,不仅呈现出一幅秋夜的美丽画面,更蕴含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用“星斗光”与“宴馀香”相映衬,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通过“楼前夜月”和“云里车声”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孤独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在“去国何年双鬓雪”中,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与流逝,岁月带来的不仅是容颜的苍老,更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最后的“伤心无限厌厌梦”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梦境的无奈与漫长的秋夜相结合,象征着生活的无尽苦闷与心灵的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深刻展现了苏轼的艺术才华与内心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浴凤池边星斗光:描绘夜空中星星的光辉,与“浴凤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
- 宴馀香满上书囊:宴席的余香让人留恋,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楼前夜月低韦曲:月光低悬,显得格外明亮,搭配古乐曲,增添了夜的优雅。
- 云里车声出未央:车声隐约传来,暗示着繁华与喧嚣的逝去。
- 去国何年双鬓雪:感叹离国已久,年华流逝,白发如雪。
- 黄花重见一枝霜:菊花在秋霜下依旧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伤心无限厌厌梦:表达内心的伤感与对梦境的厌倦。
- 长似秋宵一倍长:夜晚似乎特别漫长,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浴凤池边”与“宴馀香满”,形成美的韵律。
- 拟人:如“车声出未央”,赋予声响以生命感。
- 隐喻:黄花与秋霜,象征着时光和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描绘了孤独的心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浴凤池:象征理想和美好。
- 星斗:象征远方的希望与梦想。
- 夜月:代表宁静的思考与孤独。
- 黄花:象征坚韧与长寿,承载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浴凤池”象征着: A. 美好与富贵
B. 贫穷与困苦
C. 凶险与不安 -
填空题:诗中“去国何年双鬓雪”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感慨。
-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对/错)
答案:
- A
- 年华流逝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秋兴三首》与李白《月下独酌》的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但苏轼更注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倾向于对酒与月的豪放。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