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梅词)
作者: 苏轼 〔宋代〕
暗香浮动月黄昏。
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
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
香腮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
江南日暮云。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的月光下,暗香悄然弥漫。
堂前的梅树,正盛开着春天的花朵。
东风为何吹入西邻?
那里的孩子们常常关上门。
她的雪白肌肤冷冷的,容貌美丽如玉。
她的脸颊上香气未曾完全散去。
我想采花寄给岭头的人。
江南的日暮中,云朵轻轻漂浮。
注释:
字词注释:
-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 浮动:轻轻飘散。
- 月黄昏:黄昏时分的月光。
- 东风: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西邻:指邻居,西边的邻居。
- 儿家:小孩子的家。
- 雪肌冷,玉容真:形容女子肌肤如雪般白皙,容貌如玉般美丽。
- 香腮:指女子的脸颊,因涂抹香粉而带有香气。
- 折花欲寄:想要折下花朵寄给某人。
- 岭头人:指的是山岭顶上的人,可能是心爱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所提及的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与品德、情操相联系。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常用以表达孤傲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阮郎归(梅词)》创作于苏轼的中年时期,正值他在政治生涯中遭受挫折之时,诗中通过梅花的意象抒发了他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梅花为中心,描绘了月黄昏时分的寂静与幽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的前两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和“堂前一树春”通过对比,展现了梅花的清香与春天的生机。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苏轼在此借梅花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接下来的几句“东风何事入西邻”和“儿家常闭门”,则引出了诗人对邻家孩子的思考,似乎暗示着一种生活的孤寂。诗人在描写中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人际关系的疏离,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感。
“雪肌冷,玉容真”描写了女子的美丽与清冷,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女子的美丽与冰冷的肌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两句“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则显露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期待。
整首词在意象上丰富多样,通过梅花、东风、日暮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苏轼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使整首词充满了感伤而又不乏希望的情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香浮动月黄昏:在安静的黄昏,梅花的香气轻轻飘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堂前一树春:梅树在堂前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以生机。
- 东风何事入西邻:春风吹入邻家,不禁让人思考其背后的意义。
- 儿家常闭门:邻家的孩子常常关上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雪肌冷,玉容真:描绘女子的清冷与美丽,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 香腮粉未匀:女子尚未完全妆扮,表现出一种自然美。
- 折花欲寄岭头人:想将花寄给远方的心上人,流露出思念之情。
- 江南日暮云:江南的日暮时分,云彩悠然飘动,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拟人:暗香似乎在月光下轻轻浮动,给人以温柔的感觉。
- 对仗:如“香腮粉未匀”与“雪肌冷,玉容真”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德。
- 黄昏:代表着一种宁静的氛围,常与思考、回忆相联系。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着生机与希望。
- 雪肌与玉容: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清冷,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了哪个自然现象?
A. 太阳升起
B. 黄昏
C. 清晨
答案:B -
“东风何事入西邻”中,东风象征着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雪肌冷,玉容真”描述的是谁?
A. 梅花
B. 女子
C. 诗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阮郎归(梅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梅花、爱情和孤独的不同表达方式。苏轼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孤寂,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