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崔拾遗峒江淮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原文展示: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崔拾遗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九门之地思念着谏议的事情,千里之外有采风的歌谣。关外的秋月映照着远方,天涯的潮水在傍晚时分涌来。大雁南归,云层深邃,树木凋零,河边显得萧条。空自怨恨他乡的离别,归舟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寂寥。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门:指的是长安的九个城门,这里象征着政治中心。
- 思谏议:思念当年对国事的谏议之言。
-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 秋月:秋天的明月,象征孤独和思乡。
- 天涯:形容远离故乡的地方。
- 雁:指候鸟,象征离别和归乡。
- 浦:河边,水边。
- 寥:寂寥,形容孤独和冷清。
典故解析:
- 关外:指长安以外的地方,常用来指代边塞或远离故乡的地域。
- 雁来:雁是迁徙的象征,诗中用雁来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情,风格平易亲切,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崔拾遗时写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常借助送别之际来抒发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而细腻。开头两句“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通过对长安城和远方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前途的憧憬。接下来的“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则用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秋月的清辉映照着关外,传达出一种透彻的宁静与哀伤,而晚潮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后两句“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不仅怨恨离别,更感到在异乡的孤独。回舟的寂寥更显得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门思谏议:表达了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思考。
- 万里采风谣:远道而来的歌谣,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 关外逢秋月:秋月象征孤独的心境。
- 天涯过晚潮: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离别的情景。
- 雁来云杳杳:雁的归来与云层的迷茫对比,表现离别之苦。
- 木落浦萧萧:树叶凋落,给人一种时光荏苒的感受。
- 空怨他乡别:内心的怨恨与无奈。
- 回舟暮寂寥:归舟的寂寥感,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自然景象来隐喻内心的情感,如“秋月”象征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送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孤独与思乡。
- 晚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雁:象征离别与归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门”指代的是: A. 长安的城门
B. 京城的门口
C. 诗人的家乡
D. 遥远的地方 -
“空怨他乡别”中的“空”意味着: A. 觉得无聊
B. 感到孤单
C. 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
D. 对他乡的向往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戴叔伦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登鹳雀楼》则更多地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