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0:48:53

九天阊阖叫能开,大地波澜挽得回。

沟壑余生千里转,沙场战骨几人埋。

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

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天阊阖叫能开,大地波澜挽得回。沟壑余生千里转,沙场战骨几人埋。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

白话文翻译

仿佛能够打开九重天的大门,又似能挽回大地的波澜。历经沟壑,余生辗转千里,战场上多少战士的遗骨被埋葬。风高时,坚韧的草仍在摇曳,岁月将晚,高大的松树需要保护和培育。在苍茫的怀旧中独自站立,眼前有多少杰出的人才。

注释

  • 九天阊阖:指天上的宫门,比喻极高的权力或地位。
  • 大地波澜: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动。
  • 沟壑余生:形容历经艰险,幸存下来的生命。
  • 沙场战骨:指战死沙场的士兵。
  • 风高劲草:比喻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
  • 岁晚乔松:比喻年岁已高但依然坚强的人或事物。
  • 怀旧苍茫:形容对过去事物的深沉怀念。
  • 出群材:指出类拔萃的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晚清时期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宏大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李鸿章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九天阊阖叫能开”和“大地波澜挽得回”表达了作者对改变国家命运的强烈愿望和信心。“沟壑余生千里转”和“沙场战骨几人埋”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后两句“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则象征着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最后两句“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则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深沉怀念和对未来人才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天阊阖叫能开:比喻作者有改变国家命运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2. 大地波澜挽得回:比喻作者希望能够挽回国家的动荡局势。
  3. 沟壑余生千里转:形容作者历经艰险,幸存下来的生命。
  4. 沙场战骨几人埋:反映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5. 风高劲草犹披拂:比喻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
  6. 岁晚乔松待护培:比喻年岁已高但依然坚强的人或事物。
  7. 怀旧苍茫尝独立:表达对过去事物的深沉怀念。
  8. 眼中多少出群材:表达对未来人才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天阊阖”、“大地波澜”、“风高劲草”、“岁晚乔松”等。
  • 对仗:如“九天阊阖叫能开,大地波澜挽得回”。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天阊阖:极高的权力或地位。
  • 大地波澜:世事的巨大变动。
  • 沟壑余生:历经艰险,幸存下来的生命。
  • 沙场战骨:战死沙场的士兵。
  • 风高劲草: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
  • 岁晚乔松:年岁已高但依然坚强的人或事物。
  • 怀旧苍茫:对过去事物的深沉怀念。
  • 出群材:出类拔萃的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天阊阖叫能开”比喻了什么? A. 极高的权力或地位 B. 世事的巨大变动 C. 历经艰险,幸存下来的生命 D. 战死沙场的士兵

  2. “风高劲草犹披拂”中的“劲草”比喻了什么? A. 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 B. 年岁已高但依然坚强的人或事物 C. 对过去事物的深沉怀念 D. 出类拔萃的人才

  3. 诗的最后一句“眼中多少出群材”表达了什么? A. 极高的权力或地位 B. 世事的巨大变动 C. 对未来人才的期待 D. 战死沙场的士兵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曾国藩的《感事述怀》
  • 何廉舫的《除夕韵》

诗词对比

  • 与曾国藩的《感事述怀》相比,李鸿章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才的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鸿章全集》
  • 《晚清诗词选》
  • 《近代中国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