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笋六言》

时间: 2025-01-17 10:22:35

笋如滕薛争长,竹似夷齐独清。

只爱锦绷满地,暗林忽两三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笋如滕薛争长,
竹似夷齐独清。
只爱锦绷满地,
暗林忽两三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笋和竹子的生长状态。竹笋像是争先恐后地向上生长,竹子则显得独自清雅、挺拔。作者最喜欢的是那满地的锦绣,却在幽暗的树林中只见到两三根竹子。

注释

  • :竹子的嫩芽,春天生长,象征生机。
  • 滕薛:指的是竹笋的生长状态,如同薛家滕树,形态各异。
  • 夷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象征高洁与清雅。
  • 锦绷:指的是美丽的图案,诗中比喻满地的花朵。
  • 暗林:幽暗的森林,象征着隐秘与静谧。
  • :竹子的干,代表生长和生命力。

典故解析

“夷齐”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夷和齐是有名的隐士,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清雅的气质。“滕薛”则引申自古代诗人对竹的描述,突显竹子的生长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出生于江西。他以“诗、文、词”三绝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对自然界的热爱,他通过对竹笋与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看笋六言》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竹笋与竹子的独特风貌。诗的首联“笋如滕薛争长”生动地描绘了竹笋在春天争相生长的场景,仿佛可以想象到那一片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气息。接着“竹似夷齐独清”,将竹子与隐士夷齐进行对比,突显了竹子的清雅与孤高,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

后两句“只爱锦绷满地,暗林忽两三茎”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锦绣繁花和竹林中孤独竹子的钟爱。锦绣的繁华与幽静的竹林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心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淡淡的哲思:在繁华与宁静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笋如滕薛争长:竹笋争相生长,形态各异,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2. 竹似夷齐独清:竹子高洁、清雅,象征一种独特的气质,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赞美。
  3. 只爱锦绷满地:诗人对满地花朵的喜爱,色彩绚丽,生动了自然的美。
  4. 暗林忽两三茎:在幽暗的树林中,竹子的稀少显得更加珍贵,突显独特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与滕薛的竞争关系进行比喻,生动形象。
  • 对仗:使用了对仗的句式,如“笋如滕薛”和“竹似夷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竹笋和竹子构建出自然生机与清雅独立的意象。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在繁华与宁静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春天的到来。
  • :象征高洁的品格,代表独立与坚韧。
  • 锦绷:象征美好的生活与繁华,表达诗人对美的渴望。
  • 暗林:象征幽静与内心的宁静,体现诗人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面哪一句描述了竹笋的生长状态?

    • A. 竹似夷齐独清
    • B. 笋如滕薛争长
    • C. 只爱锦绷满地
  2. 诗中提到的“夷齐”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高洁与清雅
    • C. 生机
  3.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繁华的花园
    • B. 幽暗的林间
    • C. 明亮的天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杨万里《看笋六言》王维《竹里馆》对比:

  • 主题:两首诗都描绘了竹子的意象,但杨万里更注重竹笋的生长状态,而王维则强调竹子带来的宁静与隐逸。
  • 风格:杨万里的诗风格较为清新直接,而王维的诗则更加含蓄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