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即景》

时间: 2025-01-01 11:13:42

千古无如此地秋,重阳佳气满空浮。

山围大海波涛壮,天迥平原岛屿幽。

八景风云开石壁,七闽烟雨锁沧洲。

茱萸系臂成何事,记取枫林集旧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古无如此地秋,重阳佳气满空浮。
山围大海波涛壮,天迥平原岛屿幽。
八景风云开石壁,七闽烟雨锁沧洲。
茱萸系臂成何事,记取枫林集旧游。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的秋天千古无比,重阳节的美好气息在空中弥漫。
高山环绕着大海,波涛壮丽;天空广阔,平原与岛屿宁静幽雅。
八大名胜的风云在石壁上打开,七闽大地的烟雨锁住了沧海的景象。
茱萸挂在手臂上有什么用呢?不如回忆起当年在枫林中相聚的旧游。

注释

  • 千古:形容时间极长,指悠久的历史。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 佳气:美好的气息。
  • 山围大海:指高山环绕着大海,形容景色壮丽。
  • 八景:指八大名胜。
  • 七闽:福建省的别称,历史上称为“闽”。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人们常用来佩戴,寓意长寿。
  • 集旧游:回忆过去的游玩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云鹏,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广泛的题材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九日即景》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诗人借助重阳佳节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往昔游玩的怀念,体现了浓厚的乡愁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九日即景》是一首描绘秋天美景与重阳节氛围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即用“千古无如此地秋”强调了此地秋天的独特之处,营造出一种宏伟而深远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海相依的壮丽画面:山环海,波涛汹涌,天高地阔,岛屿幽静。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的“八景”和“七闽”,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名胜的致敬,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最后两句提到“茱萸”和“枫林”,则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抒发,茱萸作为重阳节的象征,却引发了诗人对旧游的怀念,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与眷恋。这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呈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古无如此地秋:强调这个地方的秋天极为美丽,独一无二。
  2. 重阳佳气满空浮:描绘重阳节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美好的气息。
  3. 山围大海波涛壮: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山脉环绕着大海,波涛汹涌。
  4. 天迥平原岛屿幽:形容天空高远,平原和岛屿显得宁静幽雅。
  5. 八景风云开石壁:提到八大名胜,风云变幻在石壁上展现。
  6. 七闽烟雨锁沧洲:描写福建的烟雨景象,锁住了沧海的美丽。
  7. 茱萸系臂成何事:用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8. 记取枫林集旧游:不如回忆当年在枫林中聚会的往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山围大海”与“天迥平原”形成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在描写自然景观时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同时,它也展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浓厚的乡愁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丰收与成熟,同时也是生命的轮回。
  • 重阳:象征长寿与团圆。
  • 山海: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 茱萸:寓意长寿,体现出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 枫林:象征怀旧与温馨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即景》是在哪个节日创作的?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中提到的“七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福建
    • C. 四川
  3. “千古无如此地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秋天的赞美
    • B. 对春天的怀念
    • C. 对冬天的期待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福建
  3. A. 对秋天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云鹏的《九日即景》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而王云鹏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回忆的结合。两首诗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的共鸣,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云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