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秋词)》

时间: 2025-01-06 08:56:32

飕飕风冷荻花秋。

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

黯凝眸。

一点渔灯古渡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王孙(秋词) 李重元 〔宋代〕 飕飕风冷荻花秋。 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 黯凝眸。 一点渔灯古渡头。

白话文翻译:

秋风飕飕,冷风中荻花摇曳。 明月斜照,我独自倚在楼上。 十二层的珠帘未曾挂起。 目光黯淡,凝视远方。 古渡口处,一点渔灯闪烁。

注释:

  • 飕飕:形容风声。
  • 荻花: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秋季开花。
  • 斜侵:斜照。
  • 独倚楼:独自靠在楼上。
  • 十二珠帘:形容帘子精美,层数多。
  • 不上钩:未曾挂起。
  • 黯凝眸:目光黯淡,凝视远方。
  •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重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尤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著称。这首《忆王孙(秋词)》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孤寂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独自一人时所作,通过对秋风、明月、珠帘和渔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或某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场景。首句“飕飕风冷荻花秋”即刻营造出一种秋夜的冷清氛围,风声和荻花的摇曳增添了孤寂感。次句“明月斜侵独倚楼”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情感,明月斜照,诗人独自倚楼,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画面。第三句“十二珠帘不上钩”通过珠帘未挂起的细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不愿被打扰的状态。最后一句“一点渔灯古渡头”以渔灯的微弱光芒作为结尾,象征着希望和远方,同时也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飕飕风冷荻花秋”:首句通过风声和荻花的描绘,营造出秋夜的冷清氛围,风冷荻花,增添了孤寂感。
  • “明月斜侵独倚楼”:次句通过明月斜照和诗人独倚楼的描绘,强化了孤独的情感,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画面。
  • “十二珠帘不上钩”:第三句通过珠帘未挂起的细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不愿被打扰的状态。
  • “黯凝眸”:第四句通过目光黯淡,凝视远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 “一点渔灯古渡头”:最后一句以渔灯的微弱光芒作为结尾,象征着希望和远方,同时也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拟人:“明月斜侵”中的“侵”字赋予了明月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象征:“一点渔灯古渡头”中的渔灯象征着希望和远方,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飕飕风:形容风声,营造出秋夜的冷清氛围。
  • 荻花: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秋季开花,增添了孤寂感。
  • 明月:斜照,强化了孤独的情感。
  • 珠帘:未挂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不愿被打扰的状态。
  • 渔灯:象征着希望和远方,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飕飕风冷荻花秋”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A. 温暖舒适 B. 冷清孤寂 C. 热闹欢快 D. 平静安宁

  2. “明月斜侵独倚楼”中的“侵”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十二珠帘不上钩”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A. 忙碌 B. 孤寂 C. 兴奋 D. 平静

  4. “一点渔灯古渡头”中的渔灯象征着什么? A. 黑暗 B. 希望 C. 绝望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秋夜的孤寂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秋夜山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李重元的《忆王孙(秋词)》与杜牧的《秋夕》都描绘了秋夜的孤寂场景,但李重元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孤寂和思念,而杜牧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