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

时间: 2024-09-19 22:04:24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

长松含古翠,衰药动微薰。

自爱苏门啸,怀贤思不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
长松含古翠,衰药动微薰。
自爱苏门啸,怀贤思不群。

白话文翻译:

中峰的山径分开,蜿蜒盘旋通往幽静的云中。
夕阳映照下,前村的景色尽收眼底,
秋天的涛声在山岭的另一边传来。
高大的松树郁郁葱葱,古老的翠绿透出,
衰败的药草微微散发着香气。
我自喜于在苏门山吟啸,
心中怀念贤士,志趣与众不同。

注释:

  • 中峰:指山的高峰,代表幽静和高远的意境。
  • 一径分:一条小路分开,指道路的曲折。
  • 盘折:形容道路的曲折蜿蜒。
  • 幽云:形容云雾缭绕的幽静环境。
  • 夕照:夕阳的光辉,描绘出温暖的景象。
  • 秋涛:秋天的波涛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
  • 长松:指高大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青。
  • 含古翠:古老的绿色,表现出松树的生命力。
  • 衰药:指衰败的药草,暗示自然的轮回与变化。
  • 苏门:指苏门山,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栖息地,象征清高和修身。
  • :吟啸,表达诗人的情感。

典故解析:

“苏门”指的是苏门山,是南宋时期著名隐士的聚居地,代表了隐逸的文化传统。诗中提到的“怀贤思不群”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德和志趣的向往,反映出当时士人追求隐逸和高洁的社会风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字景熙,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以其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林逋隐居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选择隐逸的生活。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高洁品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中峰》是一首以山水为背景的诗,林逋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描绘了幽静的山径,给人一种安静而深邃的感觉。夕阳的光辉和远处的秋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令人心神向往。

这首诗在意境上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清高、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长松和衰药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自然变化的感悟。最后一句“自爱苏门啸,怀贤思不群”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志趣,强调了他对贤士的敬仰和对自身孤高的自豪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中峰一径分”:开篇描绘山峰的宁静与道路的蜿蜒。
    • “盘折上幽云”:进一步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气氛。
    • “夕照前村见”:夕阳映照,增强了画面的温暖感。
    • “秋涛隔岭闻”:远处的涛声,增添了空间的深度。
    • “长松含古翠”:长松的翠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衰药动微薰”:衰败的药草散发香气,喻示着自然的轮回。
    • “自爱苏门啸”:表达诗人自豪于隐士的生活。
    • “怀贤思不群”:强调诗人对志趣相投之人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的志趣和情感。
    • 拟人:药草的香气如同生命的气息,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贤士的崇敬与自我超越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山峰:象征高远与宁静。
  • 夕阳:象征温暖与希望。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
  • 药草:象征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林逋的字是什么?

    • A) 景熙
    • B) 逋
    • C) 诗人
    • D) 隐士
  2. “自爱苏门啸”中的“苏门”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座城市
    • D) 一片森林
  3. 诗中提到的“衰药”象征着:

    • A) 年轻
    • B) 生命的轮回
    • C) 富贵
    • D) 成功

答案

  1. A) 景熙
  2. A) 一座山
  3. B) 生命的轮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林逋的《中峰》相比,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景色的融合,而林逋则更突出隐士生活的志趣与对贤士的追慕。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