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平乐 咏雨
作者: 王夫之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归禽向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迸。滴碎荷声千顷。随波赚杀鱼儿。浮蘋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鸟儿飞向暮色,隔着南面的枝头小路。无视那垂杨上的露珠如泪般滴落,打碎了千顷荷塘的声响。随着波浪,鱼儿被惊吓得四处逃窜,浮萍忽然间铺满了清澈的池塘。谁能相信,在那碧蓝的云深处,夕阳依然挂在天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禽: 指回来的鸟类。
- 向暝: 朝向傍晚,指向黄昏。
- 隔断: 断开,形容距离。
- 垂杨: 垂柳,柳树的一种,常用来象征柔美。
- 珠泪: 比喻露珠,如珠子般晶莹。
- 滴碎: 形容雨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碎而清脆。
- 随波赚杀: 随着水波的涌动,鱼儿被惊吓得四处逃窜。
- 浮蘋: 水面上的浮萍植物,象征着水的静谧。
- 碧云深处: 指深邃的蓝天。
- 夕阳仍在天涯: 暗示夕阳即将落下,却又在远方的天际。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垂杨”和“夕阳”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柔情和孤寂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政治活动家,代表作有《读通鉴论》等。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夫之的晚年,正值明清更替之际,国家动荡,诗人在喧嚣的社会中寄情于自然,以雨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咏雨》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的词作,通过描绘鸟归、雨落、波涌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思绪。全诗意象清新,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开头几句描写归鸟向晚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随后的“滴碎荷声千顷”,则用生动的声音描绘了雨滴落在荷叶上产生的美妙音响,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柔情。
随着诗的推进,鱼儿在波动中逃窜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紧张感,似乎在隐喻着生活的动荡不安。最后一句“夕阳仍在天涯”则引发了更深的思考,夕阳的美丽虽在远方,却也象征着无尽的追求和无法抵达的遗憾。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渗透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显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禽向暝:鸟儿归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隔断南枝径:描绘出隔着南面小路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不管垂杨珠泪迸:不在乎那如泪珠般的露水,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淡然态度。
- 滴碎荷声千顷:雨滴落下,打破了荷塘的宁静,营造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 随波赚杀鱼儿:鱼儿因波动而惊慌,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动荡。
- 浮蘋乍满清池:浮萍在水面上铺开,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谁信碧云深处: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不信任。
- 夕阳仍在天涯:夕阳的美丽与遥不可及,暗示着内心的追求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 “珠泪”比喻露珠,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 描绘鱼儿逃窜,给生命赋予了情感。
- 对仗: 形式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同时又隐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禽: 归来的鸟类,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垂杨: 柔美的自然象征,代表着诗人的柔情。
- 荷声: 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
- 夕阳: 代表着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追求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归禽向暝”中的“归禽”指什么?
- A. 离开的鸟
- B. 回来的鸟
- C. 飞翔的鸟
- D. 休息的鸟
-
诗中“滴碎荷声千顷”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荷叶的美丽
- B. 雨滴的声音
- C. 鸟儿的歌唱
- D. 水流的平静
-
诗的最后一句“夕阳仍在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希望
- C. 快乐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 通过描绘春雨的滋润,表达了对生活的希望。
- 王夫之《清平乐 咏雨》: 更加侧重于自然的孤独与个人情感的流露。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雨的意象,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一个是希望,一个是思索与孤独。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文选》
- 《明清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自然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