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济太山犹是汉,
匆匆把作贼关中。
久知天下无刘氏,
不料人间有孔融。
白话文翻译:
在河流与太山之间,仍然是汉朝的土地;
匆匆忙忙地把贼贼赶到了关中(指的是西北边疆)。
早已知道天下没有刘氏的后代,
没想到人间却还有孔融这样的名士。
注释:
- 河济:指的是黄河与济水,象征着汉朝的地域。
- 太山:即泰山,古时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象征着国家的稳定。
- 匆匆:形容迅速、急促的样子。
- 贼:指的是盗贼、反叛者。
- 关中:指的是陕西一带,历史上多次成为权力争夺的中心。
- 刘氏:指的是汉朝的皇族。
- 孔融:东汉末年的著名士人,以才华和品德著称。
典故解析:
- 孔融: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直言不讳而闻名。他曾在东汉末年担任重要职务,因而在历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记。
- 刘氏的衰亡:反映了汉朝的没落,诗中提到“天下无刘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抒发历史感慨和政治忧虑为主题,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对后代名士的推崇,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历史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汉朝的地理位置,奠定了整个诗歌的历史背景,带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通过“匆匆把作贼关中”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无奈,暗示着历史的悲剧与无常。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揭示了刘氏的衰亡和孔融的存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才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也引发读者对当下政治局势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济太山犹是汉:描绘了汉朝的地理位置,强调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 匆匆把作贼关中:反映了汉末的混乱局面,暗示了对贼寇的惩治。
- 久知天下无刘氏:诗人已知刘氏的衰落,表现出历史的无情。
- 不料人间有孔融:出乎意料的是,仍有孔融这样的英雄存在,显示出作者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比:汉朝的余韵与贼寇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河济与太山象征国家的安定和历史的延续。
- 反语:表面上对历史的无奈,实际上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混乱的深切忧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批判意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济:象征汉朝的基业与历史。
- 太山:象征国家的稳定与尊严。
- 贼:象征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 孔融:象征人才的出类拔萃与历史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刘氏”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族?
- A. 唐
- B. 汉
- C. 宋
- D. 明
-
“匆匆把作贼关中”中“贼”指的是什么?
- A. 盗贼
- B. 农民
- C. 官员
- D. 商人
-
孔融在历史上以什么著称?
- A. 富有
- B. 贤良
- C. 战争
- D. 诗词
答案:
- B. 汉
- A. 盗贼
- B. 贤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 《登高》王之涣: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映衬历史的沉重,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感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古诗词中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