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愈南投瘅海波,元和天子老中讹。
檀檐金墄犹堪笑,愿作重来赴火蛾。
白话文翻译:
韩愈南游投身于大海波涛之中,元和年间的天子在朝中遭受误解与质疑。檀木的檐下,金色的台阶依然让人感到可笑,我愿意再次重回,像那追火而来的蛾子。
注释:
-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因其极力主张古文运动而知名。
- 南投:指韩愈南游,可能是指他前往南方考察或游历。
- 瘅海波:瘅海可能指代某种海洋的名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景象。
- 元和:唐代的一段时期,指代唐宪宗元和年间。
- 天子:指皇帝,在这里暗指当时的统治者。
- 檀檐金墄:檀木的屋檐和金色的台阶,象征着高贵的地位。
- 火蛾:蛾子被火光吸引而飞,象征追求光明而不顾自身安危。
典故解析:
- 韩愈:他在南方的经历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常常为后人所称道。
- 元和:这是一个政治较为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因直言不讳而遭受打压。
- 重来赴火蛾:指代一种无畏的追求精神,蛾子虽死于火中,但却因向往光明而飞向火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擅长于咏史诗,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和政治环境影响了诗人的创作,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及对个人理想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韩愈及其时代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韩愈作为唐代文人的代表,因其直言不讳而屡遭贬谪,正如诗中所提到的“元和天子老中讹”,暗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诗人以“檀檐金墄犹堪笑”表达了对高位者的嘲讽与失望,同时又透露出对理想的向往,愿意如“赴火蛾”一样,追求心中的信念,即使面临危险也在所不惜。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述韩愈的南游与大波,表现出历史的波澜壮阔。
- 第二联提及元和年间的天子,暗示政治的复杂与人物的遭遇。
- 第三联中的檀檐与金墄象征权贵,但同时也透出不屑,表现出诗人对当权者的讽刺。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愿意再次追求理想的决心,体现出不畏艰难的勇气。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的结构(如“天子”与“檀檐金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手法(如“赴火蛾”)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追求理想的决心与勇气。
-
主题思想:
- 诗歌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海波:象征历史的波澜与风云变幻,暗喻个人命运的起伏。
- 金墄: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了对高位者的质疑。
- 火蛾:象征追求理想的勇气,表现出虽有风险却依然向前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愈南投的海象征着什么?
A. 静谧
B. 波澜壮阔
C. 风平浪静 -
诗中“火蛾”象征着什么?
A. 知识
B. 勇气与追求
C. 死亡 -
“元和天子”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愈的《师说》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咏史下·宪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政治的关切,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陈普更侧重于个体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