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时间: 2025-01-01 12:5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藕香已经淡去,秋天的玉簟依旧在。轻轻解开罗裙,独自一人登上兰舟。云中是谁寄来的锦书呢?等到大雁回来的时候,西楼的月亮已然满了。花瓣自会飘落,水流自会流淌。只是一种相思,却有两处的闲愁。这份情感无计可消除,刚刚从眉头离开,又重新涌上心头。
注释:
- 红藕:指红色的荷花,象征美好和爱情。
- 香残:香气已然减弱,暗示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淡化。
- 玉簟:用玉石制成的席子,象征高雅的生活。
- 兰舟:精美的船只,象征独处的孤独。
- 锦书:美丽的书信,寄托思念。
- 雁字:大雁成行飞来,寓意远方的消息。
- 闲愁:无处诉说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漱玉,山东人。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女词人,以词作见长,风格细腻、婉约,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李清照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摹。
创作背景: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李清照遭遇国家沦亡、个人失意之际。李清照在经历了丈夫的早逝和家国破碎后,情感上愈发孤独,诗作中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李清照复杂的情感世界。开篇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引入,表现秋天的萧瑟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词人轻解罗裳,独自登舟,展现她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云中寄来的锦书,仿佛是对遥远情人的思念,寓意着对过往情感的眷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心中对亲人的期待与思念。后面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则是对无常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情感流逝的无奈。
最后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情感的纠缠与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李清照作为词人的卓越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藕香残玉簟秋:秋天来临,红藕的香气已经消散,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轻解开衣裳,独自一人登上兰舟,表现孤独感。
- 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有谁寄来华丽的书信,暗示思念的情感。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归来时,西楼的月亮正好圆满,象征着团圆的希望。
-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瓣随风飘落,水流自去,表现无常与悲伤。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有一种相思,却有两处的愁苦。
- 此情无计可消除:这份情感无计可解,体现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刚从眉头离去,又涌上心头,表现情感的反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锦书比作思念,形象生动。
- 拟人:花自飘零,水自流,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花自飘零水自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表现了对往昔爱情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李清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女性在独处时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藕:象征爱情与美好。
- 兰舟:象征孤独与自由。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雁字:象征远方的思念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剪梅》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李清照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的“锦书”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书信
- B. 精美的衣物
- C. 珍贵的礼物
- D. 金银财宝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愤怒
- D. 自豪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 vs. 苏轼:李清照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细腻柔美;而苏轼的词则多表现豪放与理想,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李清照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