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七 暮春》
时间: 2025-01-17 09:12:46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七 暮春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原文展示: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白话文翻译:
我家住在江南,刚刚过了清明和寒食节。花径上经历了一场风雨,变得一片狼藉。红色的花瓣随着流水悄然离去,园中的树木渐渐显得阴凉密集。每年刺桐花都落尽,寒意无力。庭院里静悄悄的,我空自怀念。无话可说,闲愁极其沉重。害怕黄莺和燕子听到我的消息。如今我的书信又在何处呢?彩云依旧没有踪影。真让人羞于再去高楼远眺,眼前一片平坦的绿意。
注释:
- 清明寒食: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在春季。
- 红粉:指的是花朵,尤其是红色的花。
- 刺桐花:是指一种花,每年春季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及夏天的来临。
- 尺素:比喻书信,古代常用“尺素”来形容书信之短小。
- 彩云:指美好的事物或人与人之间的信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军事家。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常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词风格豪放,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满江红·暮春》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孤独。此时南宋正处于国势衰弱、外敌环伺的境地,辛弃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失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此词的深刻内涵。
诗歌鉴赏:
《满江红·暮春》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寂的感慨。开篇以“家住江南”引入,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天,但随即转入“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描绘了时光的无情与春天的短暂,花落流水,仿佛在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在诗中,辛弃疾用“寒无力”表达了对生命力的感叹,庭院的静谧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随后的“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更是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尺素无踪,彩云依旧,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失联,表现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辛弃疾词中豪放与细腻的结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介绍作者的居住环境和时间背景,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描绘春雨后的花径,充满了无常的意象,表现时光的流逝。
-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红花随水而去,象征着青春的流失,园林环境变得阴郁。
-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刺桐花年年凋零,表达对于生命短暂的无奈。
- 庭院静,空相忆:庭院的静谧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回忆。
- 无说处,闲愁极:无话可说,闲愁无尽,表现了情感的压抑。
-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担心黄莺和燕子传递自己的心情,象征着对他人知晓自己情感的恐惧。
-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表现对书信的渴望与失落,彩云象征了美好却遥不可及的事情。
-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最后一句以“羞”字收尾,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愿面对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尺素”比喻书信,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如“怕流莺乳燕”,赋予鸟类情感,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整首词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愁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温柔美丽的故乡。
- 春天:代表生命的开始与希望,但又隐含着短暂。
- 花:象征青春与美好,但随时间凋零。
- 庭院:象征着内心的世界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的《满江红·暮春》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尺素”在诗中比喻什么?
- A. 纸张
- B. 书信
- C. 情感
- D. 诗歌
-
诗中提到的“刺桐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生命的短暂
- C. 春天的希望
- D. 个人的孤独
答案:
- C. 春季
- B. 书信
- B. 生命的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辛弃疾的《满江红》同样表现对春天的感慨,但杜甫的诗中更多地融入国家的忧虑,而辛弃疾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