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六 和卢国华》
时间: 2025-01-17 08:36:44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六 和卢国华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原文展示: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节令在东南,看到四匹骏马光辉照耀的周围道路。相信在这七闽之地,福星已经降临。庭院中的草木自生自长,心情也因此而满足,榕树下的阴影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好。我不知道,君侯目前身在何方,或许是在蓬莱岛上吧。自己也忍不住笑,时光荏苒,我已年老。空有心中的遗憾,萦绕在怀中。回忆起十年来的江湖生活,厌倦了持着旌旗的光景。如今我的才华被埋没,无处施展,稍一松懈就像没有根基的水流。我只想搜寻一些好词句来感谢新作,却感到羞愧难当。
注释:
- 汉节:指汉代的节日、节令。
- 七闽:古代对福建地区的称呼。
- 君侯:对人的尊称,指高官或有德之人。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美好、长生。
- 旌纛:指标志性的旗帜,象征权力或地位。
- 濩落:指失意或被忽视的状态,形容才华未被重用。
- 琼报:指美玉般的报答,形容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以豪放、激昂的词风闻名,是“婉约派”与“豪放派”并列的重要代表。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辛弃疾中年时期,正值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理想的失落之时,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往日理想的追忆。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满江红 其六 和卢国华》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历史感的词作。开篇以“汉节东南”引入,迅速勾勒出时间与空间的背景,展示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描绘了秋日庭院的宁静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掩盖了内心的惆怅与失落。诗的后半部分则转为自我反思,辛弃疾直面自己的老去与才华的失落,尤其是对“濩落我材无所用”的感叹,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无奈追求。
整首词透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愤懑。辛弃疾在词中表现出的豪情与悲凉,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开篇引入,描绘出汉朝节令的繁盛与气派,暗示历史的辉煌。
-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表达对故乡的期待与希望,暗含一种乐观。
-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描写宁静的庭院,表达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 “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蓬莱岛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还自笑,人今老。”:自嘲年老,感慨时光流逝。
- “空有恨,萦怀抱。”:表达内心的惆怅与遗憾。
-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回忆过往的江湖生活,表达对权力的厌倦。
-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自我反思,表现对才华被埋没的无奈。
-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愿意用美好的词句来表达感激,却感到羞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蓬莱岛比作理想与美好,增加诗意。
- 拟人:赋予草木以情感,表现内心的情绪。
- 对仗:如“空有恨,萦怀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与对比效果。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汉节:象征历史的辉煌与个人的渴望。
- 榕阴:代表宁静与安逸的生活状态。
- 蓬莱岛: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旌纛:暗示权力与地位,但也代表对现实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节东南”中的“汉节”指的是: A. 汉朝的节日 B. 汉代的法律 C. 汉代的诗歌
-
“濩落我材无所用”中的“濩落”意味着: A. 兴盛 B. 失意 C. 快乐
-
诗中“蓬莱岛”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美好 C. 官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李清照的词作,同样表达了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词,探讨人生与理想。
-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在词风上的对比: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婉约,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