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二首》

时间: 2025-01-19 21:29:32

山城新炭贱于土,老翁守垆朝复暮。

时倾墙下一杯酒,不怕檐前三尺雨。

共言麦好岁当熟,里巷往来闻好语。

老大汤饼百不忧,折脚铛中足烹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寒二首 张耒 〔宋代〕

山城新炭贱于土,老翁守垆朝复暮。 时倾墙下一杯酒,不怕檐前三尺雨。 共言麦好岁当熟,里巷往来闻好语。 老大汤饼百不忧,折脚铛中足烹煮。

白话文翻译:

在山城,新炭的价格比土还便宜,一位老翁整日守着炉子。 他时不时地在墙下喝一杯酒,即使屋檐下有厚厚的雨帘也不怕。 大家都说麦子长得好,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巷子里传来人们愉快的交谈声。 老翁年岁已高,但吃着热腾腾的汤饼,什么都不担心,他的破锅也能煮出足够的食物。

注释:

  • 山城:指偏远的山区城市。
  • 新炭:新烧制的木炭。
  • 贱于土:价格比土还低。
  • 守垆:守着炉子。
  • 朝复暮:从早到晚。
  • 檐前三尺雨:形容雨很大。
  • 共言麦好岁当熟:大家都说麦子长得好,预示着丰收。
  • 里巷往来闻好语:巷子里传来人们愉快的交谈声。
  • 老大:年岁已高。
  • 汤饼:一种面食。
  • 百不忧:什么都不担心。
  • 折脚铛:破旧的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描绘了一个简单而满足的农村老翁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居住在山区时所作,通过对一个老翁的生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简朴和人们的满足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山城老翁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简朴和人们的满足感。诗中,“山城新炭贱于土”一句,既反映了山区物资的丰富,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老翁“守垆朝复暮”,整日守着炉子,生活简单而重复,但他“时倾墙下一杯酒”,在简单的快乐中找到了满足。诗的最后两句“老大汤饼百不忧,折脚铛中足烹煮”,更是以老翁的满足和无忧无虑,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人们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一个普通老翁的描写,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城新炭贱于土”:描绘了山城的物资丰富,新炭的价格比土还低,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2. “老翁守垆朝复暮”:老翁整日守着炉子,生活简单而重复。
  3. “时倾墙下一杯酒”:老翁在简单的快乐中找到了满足。
  4. “不怕檐前三尺雨”:即使雨很大,老翁也不怕,显示出他的坚韧和乐观。
  5. “共言麦好岁当熟”:大家都说麦子长得好,预示着丰收。
  6. “里巷往来闻好语”:巷子里传来人们愉快的交谈声,反映了农村的和谐氛围。
  7. “老大汤饼百不忧”:老翁年岁已高,但吃着热腾腾的汤饼,什么都不担心。
  8. “折脚铛中足烹煮”:他的破锅也能煮出足够的食物,显示出他的满足和无忧无虑。

修辞手法:

  • 比喻:“新炭贱于土”比喻物资的丰富。
  • 对仗:“朝复暮”与“檐前三尺雨”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山城老翁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简朴和人们的满足感,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山城:偏远的山区城市,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新炭:新烧制的木炭,象征着生活的简朴。
  • 老翁:年岁已高的老人,象征着坚韧和乐观。
  • 汤饼:一种面食,象征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新炭贱于土”反映了什么? A. 物资的丰富 B. 生活的艰辛 C. 山城的繁荣 D. 老翁的贫穷

  2. 老翁“守垆朝复暮”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A. 他的勤劳 B. 他的孤独 C. 他的满足 D. 他的无聊

  3. 诗中的“老大汤饼百不忧”表达了什么? A. 老翁的忧虑 B. 老翁的满足 C. 老翁的贫穷 D. 老翁的孤独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满足。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简朴和满足。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苦寒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满足,但张耒的诗更多地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们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