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诸将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37:35

万叠云山山外城,登陴一望气峥嵘。

渠搜西去新传箭,弱水东来尽列营。

有俟弦歌工化俗,且将靴帕学论兵。

鬼方亲见高宗伐,奇绩无须三载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施何牧《效诸将三首 其一》

万叠云山山外城,
登陴一望气峥嵘。
渠搜西去新传箭,
弱水东来尽列营。
有俟弦歌工化俗,
且将靴帕学论兵。
鬼方亲见高宗伐,
奇绩无须三载成。

白话文翻译:

在层峦叠嶂的云山之外,有一座城池,
登上城墙向外望去,气势磅礴。
西方传来的新箭,正在追寻敌人,
弱水东流,营地已布满沿途。
我在这里等待着琴声歌声,化解世俗,
同时也用靴子和手帕来学习军事。
敌人亲眼见证了高宗的征伐,
这样的奇功,根本不需要三年的时间便可完成。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万叠云山:形容山峦重叠,景色壮观。
  2. 陴(pí):指城墙。
  3. :这里指“他们”或“敌人”。
  4. 弱水:指流经的河流,象征水流细腻。
  5. 靴帕:靴子与手帕,象征将领的武装与文雅。
  6. 鬼方:指外族或敌国。
  7. 高宗:指中国历史上的某位皇帝,意在强调征伐的成功。

典故解析:

  • 高宗伐鬼方:提及历史上某位皇帝征伐外族的事迹,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军事的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何牧,清代诗人,以军事诗见长,作品常表达对国家的关切与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现出对军事的关注与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效诸将三首 其一》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军事和国家的深刻思考。开篇“万叠云山山外城”,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暗示着诗人对边疆的关注与对国家安全的忧虑。紧接着“登陴一望气峥嵘”,展现出诗人立于城墙之上,目光远眺,心中充满豪情壮志。

“渠搜西去新传箭,弱水东来尽列营”,此句描绘出战斗的紧迫感,仿佛敌人已经逼近,士兵们正在准备迎敌。接下来的句子则转为思考和等待,诗人希望通过音乐和文化来化解世俗的纷扰,同时也从中学习军事知识。最后两句提到高宗的征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他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不必经过漫长的岁月。

整首诗充满了家国情怀,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军事的尊重,更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中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使命紧密结合,使得作品不仅具有个人的情感表达,也承载了时代的呼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叠云山山外城:描述城外的山峦重叠,暗示壮丽的地形。
  2. 登陴一望气峥嵘:登上城墙,放眼望去,感受到气势。
  3. 渠搜西去新传箭:敌人向西方发起进攻,传递新武器。
  4. 弱水东来尽列营:水流向东,营地已布置完毕。
  5. 有俟弦歌工化俗:等待音乐来化解世俗烦扰。
  6. 且将靴帕学论兵:以靴子和手帕学习军事策略。
  7. 鬼方亲见高宗伐:敌国亲眼见证高宗的征伐。
  8. 奇绩无须三载成:强调取得伟大成就不必花费三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叠云山”和“弱水东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万叠”形容山势的雄伟。
  • 象征:水流象征着战争的急迫与不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强调了通过文化与军事并重来实现国家的强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云山:象征着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宽广的视野。
  2. :象征着战争与军事力量。
  3. 弱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无情的现实。
  4. 靴帕:象征着将领的武装与文雅,反映出军事与文化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叠云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平原
    • B. 山峦重叠
    • C. 海洋
  2.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来学习军事?

    • A. 听音乐
    • B. 读书
    • C. 使用靴帕
  3. “鬼方”指的是?

    • A. 朋友
    • B. 敌人
    • C. 本国人民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施何牧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关注,但施何牧更多强调军事和现实,李白则融入了更多的豪情与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3.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