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
时间: 2024-12-29 18:21: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
作者:姜夔 〔宋代〕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写道:芬芳的莲花纷纷掉落,稀疏的梧桐树在微风中摇曳,庭院里刚刚停歇的细雨让人感到阴暗。无缘无故在这销魂的地方,依然能看到篱墙外微弱的萤火虫,苔藓铺成的阶梯上蟋蟀在鸣叫。送客时再次寻找通往西边的道路,水面上传来琵琶声,不知是谁在弹奏。最可惜的还是这片江山,终究都留给了啼叫的杜鹃。长久以来我们相伴,却从未真心交谈,如今又面对着西风的离别。水边的烟雾淡淡,船桨划动人远,轻盈的行舟如同一片落叶。想起文君在远望,倚着竹子愁苦地走着罗袜。归来时,双饮翠尊,拉下珠帘,悠闲地看着月亮。
注释:
- 芳莲:指香气扑鼻的莲花。
- 疏桐:稀疏的梧桐树。
- 庭院暗雨乍歇:庭院中细雨刚停,显得阴暗。
- 抱影销魂:意指在此处感到依恋,魂魄被牵引。
- 篠墙萤暗:篱笆墙外萤火虫微弱的光。
- 藓阶蛩切:苔藓铺成的台阶上蟋蟀的鸣叫声。
- 长恨相从未款:长久以来彼此相伴却未曾真正交心。
- 渚寒烟淡:水边的烟雾弥散,清冷而淡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沙,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擅长词作,尤其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借助送别友人的情景,抒发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惆怅。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八归》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的主题。开头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恬静却又充满愁绪的氛围。雨后的庭院,飘落的莲花,微弱的萤火虫,这些意象都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反复提及的“西去路”不仅是物理上的送别,更是心灵的分离。
中间的琵琶声和啼鴂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这句道出了深厚的友谊却又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归来后”的想象,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月下闲适生活的向往,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深厚与离别的伤痛,读后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珍惜眼前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描绘了一幅雨后庭院的图景,表现出一种清新而略显忧伤的氛围。
-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表现诗人对环境的敏感,感受到静谧中的孤独。
-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在送别中,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忧虑。
-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暗示着不可挽回的失去。
-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
-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描绘远行的孤独与轻盈,表现出对离别的沉重心情。
-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借文君的形象来传达对离别的思念。
-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最后的希望和期待,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舟比作落叶,突出离别时的无奈与轻盈感。
- 拟人:萤火虫和蟋蟀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性。
- 对仗:如“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展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珍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萤火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月亮:象征思念与宁静。
- 舟:象征人生的旅途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篱墙萤暗”象征了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孤独与惆怅
- C. 自然的美丽
-
诗句“长恨相从未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谊的珍视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未来的恐惧
-
“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中的“叶”是比喻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友谊的坚固
-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姜夔《八归》与李白《将进酒》: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姜夔更侧重于离别的愁绪,而李白则显得豪迈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