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舟次润城谒程昆崙别驾仍用前韵》
时间: 2025-01-14 19:0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舟次润城谒程昆崙别驾仍用前韵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此地孙刘,想万马川腾谷涨。公到日雄关铁索,东流无恙。上党地为天下脊,使君文在先秦上。更纵横羽檄气偏豪,筹兵饷。天上月,波心漾。隔江笛,楼头唱。叹江山如此,可消官酿。侧帽高张临水宴,掀髯勇策登山杖。踞寒崖拂藓剔残碑,猿猱状。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上,孙权和刘备的英雄事迹,仿佛让万马奔腾,河谷也随之膨胀。你到达的那一天,雄伟的关隘铁索横亘,东流的河水依然安然无恙。上党之地,是天下的脊梁,而您,文才出众,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崭露头角。更有那纵横的羽书气势如虹,筹划兵员,筹集军资。天上的明月,荡漾在波心;江对岸的笛声,楼头传来歌唱。感叹这江山如此,难以消磨官场的酿造。高帽侧斜,临水而宴,掀发长须,勇策登上山杖。坐在寒崖之上,轻拂苔藓,剔除残碑,仿佛猿猱一般。
注释
- 孙刘:指三国时代的孙权与刘备。
- 万马川:形容战斗气势如同万马奔腾。
- 雄关铁索:雄伟的关隘,铁索指防御工事。
- 上党地: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 羽檄:古代传递军事命令的信件。
- 天上月,波心漾:描绘夜景,明月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 侧帽高张:形容盛装打扮,准备宴会。
典故解析
- 孙刘的故事来源于《三国演义》,代表了英勇和智慧的结合。
- 上党地的提及,显示了作者对历史地理的了解,以及对战略位置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680年),字孟坚,号伟公,清代诗人、词人。他的诗词才华横溢,擅长豪放派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国家安宁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蕴含了浓厚的历史情感与家国情怀。作者通过回忆孙刘的英勇事迹,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豪杰的赞美。在诗中,陈维崧不仅回溯了三国时期的英雄故事,还以“万马川腾谷涨”形象地描绘出那种激荡人心的场景。
诗的结构上,采用了对仗与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气势与韵律感。尤其在“天上月,波心漾”这一句,以清晰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最后两句,作者以坐在寒崖之上,拂去苔藓的动作,传达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个人理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地孙刘:关注历史上的英雄。
- 想万马川腾谷涨:形容历史的壮丽与气势。
- 公到日雄关铁索:描述英雄到达的重要关口。
- 东流无恙:强调国家的安定。
- 更纵横羽檄气偏豪:展现豪杰气概与军事才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英勇比作奔腾的马。
- 对仗:如“天上月,波心漾”对称工整。
-
主题思想:江山如画,英雄辈出,表现出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分析
- 孙刘:象征着英雄气概与智慧。
- 月与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寒崖与苔藓:象征历史的沉淀与对过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维崧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孙刘”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英雄?
- A. 汉朝
- B. 三国
- C. 唐朝
- D. 宋朝
-
“天上月,波心漾”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战斗
- B. 宁静的夜晚
- C. 农田
- D. 城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作品,描绘赤壁之战后的感怀与思考。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词作,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前者更偏重于英雄的描绘,而后者则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涉及诗词的分析与讨论。
- 《三国演义》:提供孙刘历史背景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