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施景仁邀咏泗州普照王寺古桧
原文展示:
来寻淮上寺,老桧莫知年。
劫火已熔像,樛枝宁改烟。
根拏怪石入,节駮苍苔坚。
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淮水之畔的寺庙,古老的桧树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经历劫火的洗礼,佛像已然融化,树枝依旧不改烟熏的模样。
树根紧紧抓住怪石,坚韧的枝节上长满了苍苔。
我想要询问那浮波中的箭,然而只能叹息这桧树的独特传承。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知年:不知道树木的年龄。
- 劫火:指大火灾。
- 熔像:佛像被火融化。
- 樛枝:树的枝条。
- 节駮:树的节疤。
- 苍苔:青苔。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劫火”与佛教寺庙历经的战乱、火灾有关,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佛教文化的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香山,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游览泗州普照王寺时,目睹古桧树的沧桑,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写泗州普照王寺的古桧,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诗人以“老桧”作为切入点,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经历的风雨。“劫火已熔像”不仅描绘了佛像的毁灭,也隐喻着信仰与文化在艰难中依然存在的坚韧。诗中对古桧的细致描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最后一句“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文化传承的惋惜,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寻淮上寺,老桧莫知年。
描写诗人寻访淮水边的古寺,古老的桧树历经岁月,年岁无法考证。 -
劫火已熔像,樛枝宁改烟。
佛像因大火而毁,树枝却始终保持烟熏的痕迹,象征着历史的伤痛。 -
根拏怪石入,节駮苍苔坚。
古桧的根紧紧抓住怪石,枝节上长满青苔,表现出树木的顽强和生命力。 -
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
愿意询问浮波中的箭,但只能叹息桧树独自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古桧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拟人:古桧似乎在向人诉说历史的沧桑。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桧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桧:象征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坚韧。
- 劫火:象征着苦难和毁灭。
- 浮波箭: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桧象征着什么?
- A. 年龄
- B. 文化的传承
- C. 自然的美丽
-
“劫火已熔像”中“熔像”指的是什么?
- A. 水流
- B. 佛像被火焚烧
- C. 旧物品
-
诗中提到的“浮波箭”代表了什么?
- A. 未来
- B. 过去的追忆
-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的自然诗歌对比:两者都善于描绘自然,但梅尧臣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