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窗忽见弄微明,甚喜江湖作晚晴。 不惮云霄遗暑湿,且无聒耳泻檐声。
白话文翻译:
在窗户西边忽然看到微弱的晨光,非常高兴江湖上出现了晚晴的景象。 不怕高空中的暑气湿气残留,而且没有烦人的雨水滴落屋檐的声音。
注释:
- 西窗:指窗户朝西的方向。
- 忽见:突然看到。
- 弄微明:指微弱的晨光。
- 甚喜:非常高兴。
- 江湖:这里指广阔的自然环境。
- 晚晴:傍晚时分天空放晴。
- 不惮:不怕。
- 云霄:高空。
- 遗暑湿:残留的暑气和湿气。
- 且无:而且没有。
- 聒耳:声音刺耳,令人烦躁。
- 泻檐声:雨水从屋檐滴落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作者看到西窗外的微弱晨光,感受到晚晴的喜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段繁忙或不愉快的生活后,偶然在傍晚时分看到天空放晴,心情愉悦,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西窗忽见弄微明”,以“忽见”表达了意外的惊喜,而“弄微明”则描绘了晨光的微弱和柔和。第二句“甚喜江湖作晚晴”,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晚晴景象的喜悦,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后两句“不惮云霄遗暑湿,且无聒耳泻檐声”,通过对暑气和雨声的排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宁静和清新环境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西窗忽见弄微明”,通过“忽见”和“弄微明”两个动作,描绘了作者意外发现晨光的情景,表达了惊喜之情。
- 第二句“甚喜江湖作晚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晚晴景象的喜悦,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第三句“不惮云霄遗暑湿”,通过“不惮”和“遗暑湿”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高空残留暑气的无畏。
- 第四句“且无聒耳泻檐声”,通过“且无”和“聒耳泻檐声”两个词,强调了作者对宁静环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弄微明”比喻晨光的微弱和柔和。
- 拟人:“江湖作晚晴”将自然景象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后两句通过对暑气和雨声的排斥,形成了一种对仗关系,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晨光、晚晴、暑气和雨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清新、宁静环境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微明、晚晴、暑湿、泻檐声。
- 详细解释:微明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晚晴代表着宁静和美好;暑湿和泻檐声则象征着烦扰和不适。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西窗忽见弄微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惊喜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B
-
诗中的“甚喜江湖作晚晴”中的“晚晴”指的是什么? A. 傍晚的雨 B. 傍晚的天空放晴 C. 傍晚的雾 D. 傍晚的风 答案:B
-
诗中的“不惮云霄遗暑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高空的寒冷 B. 高空的暑气 C. 高空的风 D. 高空的雾 答案:B
-
诗中的“且无聒耳泻檐声”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环境的渴望? A. 热闹的环境 B. 宁静的环境 C. 嘈杂的环境 D. 寒冷的环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曹勋的《杂诗二十七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曹勋的诗更加注重对宁静环境的渴望,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