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城陷撞军入,掠去随故和。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
白话文翻译:
在靖康初年,我身处京师被胡尘所蒙蔽。城池陷落,敌军闯入,我被掠走随同他们离去。突然听说南方的使者经过,我羞于头顶着羖羊皮。我站立在最高处,希望能看到汉官的仪仗。数日来我望着回程的骑兵,心中充满了临风而悲的情感。
注释:
- 靖康初:指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 胡尘:指金兵的尘土,比喻金兵的侵略。
- 故和:指金兵。
- 羖羊皮:指金兵的服饰。
- 汉官仪:指宋朝官员的仪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86-1156),字子建,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反映了靖康之变后,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金兵的憎恨。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是北宋末年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金兵攻陷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流亡或被金兵掠走期间所作,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金兵的羞辱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视角,描绘了靖康之变后的悲惨景象。诗中的“妾”字,表明了诗人的身份是一个被金兵掠走的女子。她身处敌营,却心系故国,羞于头顶金兵的服饰,渴望见到汉官的仪仗,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金兵的憎恨。诗的最后两句“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更是抒发了她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反映时代悲剧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诗人以女子的身份,描述了靖康之变初期的混乱景象,京师被金兵的尘土所蒙蔽。
- 城陷撞军入,掠去随故和。——城池陷落,金兵闯入,诗人被掠走随同金兵离去。
- 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突然听说南方的使者经过,诗人羞于头顶金兵的服饰。
- 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诗人站立在最高处,希望能看到汉官的仪仗。
- 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数日来诗人望着回程的骑兵,心中充满了临风而悲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胡尘蒙京师”中的“蒙”字,赋予了胡尘以人的行为,形象地描绘了金兵的侵略。
- 比喻:“羞顶羖羊皮”中的“羖羊皮”比喻金兵的服饰,表达了诗人对金兵的羞辱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金兵的憎恨。通过一个女子的视角,诗人描绘了靖康之变后的悲惨景象,抒发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金兵的羞辱感。
意象分析:
- 胡尘:象征金兵的侵略。
- 羖羊皮:象征金兵的服饰,表达了诗人对金兵的羞辱感。
- 汉官仪:象征故国的文化和尊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妾”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 B. 一个被金兵掠走的女子 C. 一个宫女 答案:B
-
“羞顶羖羊皮”中的“羖羊皮”比喻什么? A. 金兵的服饰 B. 宋朝的服饰 C. 诗人的服饰 答案:A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故国的思念 C. 对金兵的憎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表达了对抗金兵的决心和对故国的思念。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反映了南宋时期人民对故国的思念和对金兵的憎恨。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入塞”与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两者都反映了对抗金兵的决心和对故国的思念,但曹勋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岳飞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对抗金兵的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曹勋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