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周畏知二首 赵蕃 〔宋代〕
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 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 问学文辞外,追随寂寞滨。 有怀终不遂,回首倍伤神。
白话文翻译:
在乡里虽然有许多才俊,但真正情感亲近的人并不多。 近年来多次经历丧亲之痛,即将老去的我感到无比悲伤。 除了学问和文辞,我与他们一起在寂寞的边缘徘徊。 心中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回首往事,倍感伤神。
注释:
字词注释:
- 乡里:指作者的故乡或居住地。
- 诸彦:指众多的才俊、有才华的人。
- 情亲:情感亲近的人。
- 比年:近年来。
- 屡哭:多次哭泣,指经历多次丧亲之痛。
- 将老:即将老去。
- 怆:悲伤。
- 问学:指学问、学术研究。
- 文辞:指文学创作、文章写作。
- 追随:跟随、相伴。
- 寂寞滨:寂寞的边缘,指孤独或边缘化的生活状态。
- 有怀:心中的愿望或抱负。
- 不遂:未能实现。
- 回首:回顾过去。
- 倍伤神:更加伤感、伤心。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亲友离世的悲痛和对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为悼念友人周畏知而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友人周畏知去世后所作,通过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则进一步以个人的经历,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受。最后两句“有怀终不遂,回首倍伤神”更是将个人的遗憾和对过去的回忆融为一体,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在乡里虽然有许多才俊,但真正情感亲近的人并不多。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 “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近年来多次经历丧亲之痛,即将老去的我感到无比悲伤。这句通过个人的经历,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受。
- “问学文辞外,追随寂寞滨”:除了学问和文辞,我与他们一起在寂寞的边缘徘徊。这句表达了作者在学问和文学之外的孤独感。
- “有怀终不遂,回首倍伤神”:心中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回首往事,倍感伤神。这句将个人的遗憾和对过去的回忆融为一体,使情感更加深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真正友情的珍视。
- 排比:“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中的排比,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老怆吾身”中的拟人手法,使“老去”这一自然现象具有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情感的抒发,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里:象征着作者的故乡和人际关系。
- 诸彦:象征着才华和人际交往。
- 情亲:象征着真正的友情和人际关系的深度。
- 比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屡哭:象征着丧亲之痛和人生的无常。
- 将老: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人生的终结。
- 问学:象征着学问和学术研究。
- 文辞:象征着文学创作和文章写作。
- 追随:象征着陪伴和人际关系的紧密。
- 寂寞滨:象征着孤独和边缘化的生活状态。
- 有怀:象征着心中的愿望和抱负。
- 不遂:象征着愿望的未能实现和人生的遗憾。
- 回首: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
- 倍伤神:象征着更加深切的伤感和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关系的珍视? A. 亲情 B. 友情 C. 师生关系 D. 同乡关系 答案:B
-
“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中的“比年”指的是什么? A. 比邻而居 B. 近年来 C. 比较年长 D. 比试年份 答案:B
-
“有怀终不遂,回首倍伤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满足 C. 遗憾 D. 平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 王维的《送别》:通过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挽周畏知二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赵蕃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