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次律见招欲同一诗人饮既见乃新定远令刘旦》
时间: 2025-01-04 07:0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侯呼我饮,云欲醉诗人。我愧野无格,君能高出尘。句中真有画,笔下信如神。不待平生识,由来一语亲。众皆嫌坦率,意独取天真。颇恨匆匆别,殊乖款款陈。王官欣旧辙,蛮语昧初询。起此穷途哭,端非倾盖新。度江风吼夕,发轫雪飞晨。行路嗟离阔,题诗报苦辛。
白话文翻译
张侯邀请我共饮,说是想要醉倒诗人。我自愧野性无拘,而你能超脱尘世。你的诗句中真有如画的意境,笔下所写确实如神。不需要长时间的相识,一句话就能亲近。众人嫌弃坦率,我却独爱你的天真。非常遗憾匆匆分别,实在违背了慢慢倾诉的初衷。王官欣喜于旧日的轨迹,而我初来乍到,对蛮语一无所知。从这穷途末路中起身哭泣,绝非新近的相识。渡江时风声怒吼的傍晚,出发时雪花飞舞的清晨。行路中感叹离别的遥远,写诗来报告旅途的艰辛。
注释
- 张侯: 指张次律,诗人的朋友。
- 野无格: 指诗人自己不拘小节,没有规矩。
- 高出尘: 形容张次律超脱尘世,境界高远。
- 句中真有画: 形容张次律的诗句意境如画。
- 笔下信如神: 形容张次律的文笔神妙。
- 不待平生识: 不需要长时间的相识。
- 由来一语亲: 一句话就能亲近。
- 众皆嫌坦率: 众人嫌弃坦率直白。
- 意独取天真: 诗人独爱张次律的天真。
- 殊乖款款陈: 违背了慢慢倾诉的初衷。
- 王官欣旧辙: 王官欣喜于旧日的轨迹。
- 蛮语昧初询: 对蛮语一无所知。
- 起此穷途哭: 从这穷途末路中起身哭泣。
- 端非倾盖新: 绝非新近的相识。
- 度江风吼夕: 渡江时风声怒吼的傍晚。
- 发轫雪飞晨: 出发时雪花飞舞的清晨。
- 行路嗟离阔: 行路中感叹离别的遥远。
- 题诗报苦辛: 写诗来报告旅途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赵蕃应张次律之邀而作,表达了对张次律的敬佩和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应张次律之邀共饮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张次律的敬佩,以及对匆匆离别的遗憾。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次律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诗中“句中真有画,笔下信如神”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张次律诗作的意境和文笔,表达了对张次律的敬佩之情。而“颇恨匆匆别,殊乖款款陈”则表达了诗人对匆匆离别的遗憾,以及对慢慢倾诉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侯呼我饮,云欲醉诗人:张次律邀请我共饮,说是想要醉倒诗人。
- 我愧野无格,君能高出尘:我自愧野性无拘,而你能超脱尘世。
- 句中真有画,笔下信如神:你的诗句中真有如画的意境,笔下所写确实如神。
- 不待平生识,由来一语亲:不需要长时间的相识,一句话就能亲近。
- 众皆嫌坦率,意独取天真:众人嫌弃坦率,我却独爱你的天真。
- 颇恨匆匆别,殊乖款款陈:非常遗憾匆匆分别,实在违背了慢慢倾诉的初衷。
- 王官欣旧辙,蛮语昧初询:王官欣喜于旧日的轨迹,而我初来乍到,对蛮语一无所知。
- 起此穷途哭,端非倾盖新:从这穷途末路中起身哭泣,绝非新近的相识。
- 度江风吼夕,发轫雪飞晨:渡江时风声怒吼的傍晚,出发时雪花飞舞的清晨。
- 行路嗟离阔,题诗报苦辛:行路中感叹离别的遥远,写诗来报告旅途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句中真有画”比喻张次律的诗句意境如画。
- 拟人:“笔下信如神”拟人化地形容张次律的文笔神妙。
- 对仗:“众皆嫌坦率,意独取天真”对仗工整,表达了对张次律天真的喜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通过对张次律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句中真有画:诗句意境如画。
- 笔下信如神:文笔神妙。
- 度江风吼夕:渡江时风声怒吼的傍晚。
- 发轫雪飞晨:出发时雪花飞舞的清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句中真有画”一句比喻了什么?
- A. 张次律的诗句意境如画
- B. 张次律的画作
- C. 张次律的书法
- 答案:A
-
诗中“颇恨匆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离别的喜悦
- B. 对离别的遗憾
- C. 对离别的无所谓
- 答案:B
-
诗中“笔下信如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张次律见招欲同一诗人饮既见乃新定远令刘旦》: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赵蕃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