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行·当时云雨梦》

时间: 2025-01-14 21:34:30

当时云雨梦,不负楚王期。

翠峰中、高楼十二掩瑶扉。

尽人间欢会,只有两心自知。

渐玉困花柔香汗挥。

歌声翻别怨,云驭欲回时。

这无情红日,何似且休西。

但涓涓珠泪,滴湿仙郎羽衣。

怎忍见、双鸳相背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时云雨梦,不负楚王期。
翠峰中高楼十二掩瑶扉。
尽人间欢会,只有两心自知。
渐玉困花柔香汗挥。
歌声翻别怨,云驭欲回时。
这无情红日,何似且休西。
但涓涓珠泪,滴湿仙郎羽衣。
怎忍见双鸳相背飞。


白话文翻译:

当年那场如梦似幻的云雨情缘,未曾辜负楚王的期盼。
那高耸于翠峰之中的十二层楼阁,掩映着瑶琴的门扉。
世间的欢聚热闹,唯有我们两颗心才真正懂得。
渐渐地,玉般的柔情被花香汗水所困扰。
歌声翻涌,带着别离的怨恨,云车似乎想要回归。
这无情的红日,何以让它停下西沉?
只有那涓涓的泪水,湿透了仙郎的羽衣。
怎能忍心看着双双的鸳鸯背道而驰?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雨梦:形容男女情爱之事,常用来比喻缠绵的爱情。
  • 楚王:指楚国的王,可能暗指楚霸王项羽,寓意情感的期待。
  • 瑶扉:瑶,是美玉,扉是门,指精美的门。
  • 渐玉:玉一般的柔情,可能指代女子的柔情似水。
  • 云驭:云的车驾,形容天上的神仙或神秘的事物。
  • 珠泪:珍珠般的泪水,形容泪水珍贵而美丽。

典故解析:

  • 楚王期:可能指楚国王者对美好爱情的期望,反映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 双鸳相背飞: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双鸳相背飞则暗示分离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作者佚名,属于宋代流派,时代背景下,诗人多以抒情见长,常以细腻的情感刻画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感生活与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意在表达对美好爱情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雨梦”开篇,勾勒出了一幅缠绵悱恻的爱情画面,情感深邃且动人。作者通过描绘翠峰高楼和瑶扉,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爱情空间,似乎在暗示着梦想中的爱恋。接着,诗人转而揭示人间的欢聚与心灵的孤独,强调了只有恋人之间才能真正理解彼此的心情。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的爱恋。

在诗的后半部分,愁苦的情感愈发显现,歌声中夹杂着别离的怨恨,而“云驭欲回时”则暗示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最后,诗人以“珠泪”湿透羽衣的意象,表现出对爱的无奈与悲伤,表达了对爱情分离的深切哀痛。“双鸳相背飞”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心碎。

整首诗不仅在意境上令人向往,更在情感上让人感同身受,真实地反映出爱情中的欢愉与苦楚,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时云雨梦:指曾经的爱情如梦般美好。
  2. 不负楚王期:表达对爱情的信守与期待。
  3. 翠峰中高楼十二掩瑶扉:描绘出高耸的楼阁与美丽的环境,暗示爱情的神秘与美好。
  4. 尽人间欢会,只有两心自知:强调世间的热闹不及两人之间的默契。
  5. 渐玉困花柔香汗挥:描绘爱情的柔情与苦恼。
  6. 歌声翻别怨,云驭欲回时:暗示离别时的怨恨与怀念。
  7. 这无情红日,何似且休西: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8. 但涓涓珠泪,滴湿仙郎羽衣:表达对爱情的深情与伤感。
  9. 怎忍见双鸳相背飞:结尾展现了对分离的强烈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雨梦”比喻爱情的缠绵。
  • 拟人:如“云驭欲回时”,赋予非生物以情感。
  • 对仗:如“尽人间欢会,只有两心自知”,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侣分离的痛苦,传达出对爱情深刻的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雨:象征爱情的缠绵与激情。
  • 翠峰:代表美丽的环境与浪漫的气氛。
  • 瑶扉:象征珍贵而美丽的爱情。
  • 珠泪:象征深情与伤感,体现了对爱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云雨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亲情
    C. 爱情
    D. 事业

  2. 诗中提到的“楚王”可能指代哪个历史人物?
    A. 刘邦
    B. 项羽
    C. 曹操
    D. 赵匡胤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愤怒
    C. 伤感
    D. 平静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望远行·当时云雨梦》: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但《离骚》更为悲壮,体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望远行》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