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行 郊外见梅》
时间: 2025-01-19 18:08: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冶城一带,见江上无数遥峰环翠。柳绵初暖,杏蕊微含,正值烟林新霁。茅屋三间,低亚藤萝墙外,偏是垂垂独倚。惹行人多少,为伊回骑。凝睇。绿窗暗香动处,问昨夜伴谁憔悴。词客镜前,玉人梦里,留此吟笺无计。不向故园拳石,横斜清晓,却傍江南天气。欲閒寻桃叶,春风如醉。
白话文翻译
在冶城一带,远望江边无数青翠的遥峰。柳絮刚刚开始变暖,杏花微微含苞,正是烟雨过后的清新时节。三间茅屋,低矮的藤萝围墙外,独自倚靠着,恰好引得多少行人回头。凝视着那绿窗暗香飘动之处,问昨夜是谁伴着她憔悴。词客在镜前,玉人梦中,留下一纸吟笺却无计可施。并非向故乡的拳石,清晨横斜,却恰是江南的天气。想要悠闲地寻觅桃叶,春风似乎让人醉了。
注释
- 冶城:指冶城地区,可能是指江南的一处风景名胜。
- 柳绵:指柳树的绵绵细絮,象征春天的气息。
- 杏蕊:杏花的花蕾,预示春天的到来。
- 烟林新霁:指经历雨后,烟雾弥漫的树林刚刚放晴。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代表乡村的住所。
- 垂垂独倚:形容一个人孤独地倚靠,显示出淡淡的忧伤。
- 词客:指写词的人,通常是文人。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爱慕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望远行 郊外见梅》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倾注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感慨,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郊外的自然景色,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的“冶城一带,见江上无数遥峰环翠”,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场景,远山如翠,给人以宁静之感。接下来的“柳绵初暖,杏蕊微含”,则通过春天的细节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柳絮和杏花的结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春天的到来。
而“茅屋三间,低亚藤萝墙外,偏是垂垂独倚”,诗人用茅屋和藤萝墙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恬静的乡村生活。这里的“独倚”一词,流露出孤独的情感,似乎在暗示诗人与世隔绝的心情。而“惹行人多少,为伊回骑”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行人因美丽的女子而驻足回眸,展现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相互交融,展现出一种沉静而又富有内涵的气质,让读者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与孤寂。诗末“欲閒寻桃叶,春风如醉”,更是以桃叶的寻觅,表达了对生活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冶城一带,见江上无数遥峰环翠:描绘了冶城周围的自然景色,强调了山水的美丽。
- 柳绵初暖,杏蕊微含,正值烟林新霁:春天的气息在柳树和杏花中体现,烟雨过后的清新感增强了春天的气氛。
- 茅屋三间,低亚藤萝墙外,偏是垂垂独倚:通过描写茅屋和藤萝墙,反映出乡村的宁静,同时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 惹行人多少,为伊回骑:展现出美丽女子吸引行人的情景,暗含诗人内心对爱情的渴望。
- 凝睇。绿窗暗香动处,问昨夜伴谁憔悴:细腻的观察与思考,表露出诗人对女子感情的好奇与关心。
- 词客镜前,玉人梦里,留此吟笺无计:诗人自我反思,表明了对美好事务的无奈与向往。
- 不向故园拳石,横斜清晓,却傍江南天气: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江南的美好则成为一种寄托。
- 欲閒寻桃叶,春风如醉:对春天的向往,渴望在春风中寻觅桃花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相结合,增强诗歌的意象。
- 拟人:通过“惹行人多少”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加情感的寄托。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绵: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杏蕊:美丽与温柔的象征,寓意爱情的萌芽。
- 茅屋:乡村生活的象征,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桃叶:美好与幸福的象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柳绵”主要代表什么?
- A. 夏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D. 秋天
-
填空题:诗人描绘的环境中,江边有无数____环翠。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怀念。(对/错)
答案
- B. 春天
- 遥峰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沈皞日的《望远行 郊外见梅》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多地融入了对人情的思考,而后者则更突出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沈皞日以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交融,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而李白则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情感,具有更为浓烈的个人情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