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萍生儿子点疏星,
荷卷文书立万丁。
回首南高峰上塔,
手中攀得玉玲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西湖景象。诗人看到水面上浮萍如星点般零散,手里拿着文书的官员像是数不清的万丁。回头望去,南高峰上矗立的塔楼引人注目,手中却攀着美丽的玉玲花,显得格外娇美。
注释:
- 萍生:浮萍的生长,形容水面上浮萍的样子。
- 儿子:指代小星星,形容浮萍点缀水面。
- 荷卷文书:指的是携带文书的官吏,荷指承载。
- 万丁:形容人数众多,像万千士兵一样。
- 南高峰:指的是南面的高峰,可能是指西湖周围的某座山。
- 玉玲竮: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着美好和珍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南高峰”可能与西湖的自然景观相关,象征着高峻和远望的意义。玉玲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美丽与珍贵,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杨万里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西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人,诗人以此为契机,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西湖春天的迷人景色。开头的“萍生儿子点疏星”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浮萍比作星星,传达出一种淡雅且宁静的美感,恰如其分地传达了湖面上轻柔的春风。接着,诗人提到“荷卷文书立万丁”,不仅描绘了人们在湖边的忙碌场景,也暗示了官吏的繁忙与责任。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回首南高峰上塔”的意象则引入了远方的高山和塔楼,给人以向往之感。最后一句“手中攀得玉玲竮”则将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山水拉回到手中美丽的花朵,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萍生儿子点疏星:诗人以浮萍点缀湖面,形象地表现出星星般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美感。
- 荷卷文书立万丁:这里描绘了官吏的忙碌,暗示着生活的繁琐与责任。
- 回首南高峰上塔:高峰与塔的描写,增添了远方的壮丽景色,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宏伟。
- 手中攀得玉玲竮:以花来收尾,突出细腻的美好,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萍生儿子点疏星”,将浮萍比喻为星星,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良好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萍:象征着生命的细腻与脆弱。
- 星:代表着宁静和遥远的梦想。
- 荷:象征着清雅与高洁。
- 南高峰:象征着高远的追求与理想。
- 玉玲竮:代表着美好与珍贵的生活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萍生儿子点疏星”中的“儿子”指什么? A. 小孩
B. 星星
C. 水草 -
诗中提到的“南高峰”指的是哪里? A. 西湖的高山
B. 北方的山
C. 远方的城市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喜悦
C. 怀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宁静。
-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达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但杨万里更关注生活细节,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性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