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髯撚欲无,短鬓搔已秃。
定知得句来,暗喜见眉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容的特征:他稀疏的胡须似乎快要没有了,短短的鬓发已经秃了。想必他在写诗的过程中,内心暗自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句子,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情。
注释:
- 疏髯:稀疏的胡须。
- 撚:捻、拧,指用手捏。
- 欲无:几乎没有。
- 短鬓:短的鬓发。
- 搔已秃:搔头发已经秃了。
- 定知:一定知道。
- 得句来:找到合适的诗句。
- 暗喜:心中暗自高兴。
- 见眉目:看到了一些希望或线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少微,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身于士族家庭,曾任职于地方,性格豪放,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田园风景和人情世态而著称。杨万里的诗歌常蕴含哲理,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
《易允升画像赞》是杨万里为朋友易允升所作的诗,画像表达了对易允升的赞美与欣赏,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形象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友人创作过程的理解和赞赏。诗中“疏髯撚欲无,短鬓搔已秃”两句,描绘出易允升的形象,突出其年岁渐长,容貌已显苍老,但却在诗的创作中找到了乐趣。最后两句“定知得句来,暗喜见眉目”则转向内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理解与欣喜,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情感相结合,展示了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髯撚欲无:描写了易允升的胡须稀疏,几乎看不到,表现出岁月的无情。
- 短鬓搔已秃:短短的鬓发已经秃落,进一步强调了老去的痕迹。
- 定知得句来:诗人在此推测,易允升在创作时一定有所领悟。
- 暗喜见眉目:虽然外表显得苍老,但内心却暗自高兴,说明他在创作中找到了乐趣和灵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具体的形象(稀疏的胡须、短鬓的头发)来比喻内心的感受与创作的乐趣,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易允升外表的描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友人深沉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须:象征年岁和智慧,稀疏的胡须传达出时间的无情。
- 鬓发:短而秃的鬓发也代表着老去,却与内心的创作热情形成对比。
- 眉目:象征着希望和灵感的闪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疏髯”指的是: A. 稀疏的胡须
B. 短发
C. 眼睛
D. 鼻子 -
诗人对易允升的态度是: A. 失望
B. 赞赏
C. 冷漠
D. 生气 -
“暗喜见眉目”中的“眉目”可以理解为: A. 面容
B. 线索
C. 朋友
D. 创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送友人》
- 李白的《赠友人》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安石的《送友人》进行对比,杨万里侧重于友人的外貌和内心的共鸣,而王安石则更加强调友谊的深厚与离愁的惆怅。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友谊观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