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外秋风急,楼头夕霭微。
遣怀须命酒,怯冷几更衣。
严鼓萦城去,轻舟劈浪归。
登临多少意,坠叶满庭飞。
白话文翻译:
秋风在竹林外急促地吹着,楼头的晚霞显得微弱。
想要舒展心怀,必须得借酒浇愁,
可是冷意袭来,让我不知该换几件衣服。
沉重的鼓声伴随着城墙远去,轻舟则劈波斩浪归来。
登高望远让我感慨万千,落叶在庭院中纷纷飞舞。
注释:
- 竹外:竹林之外,指环境的景致。
- 秋风急:秋天的风吹得很急,表现了秋天的寒意。
- 夕霭微:傍晚的霞光微弱,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遣怀:表达心中的情感。
- 怯冷:害怕寒冷,表现了诗人的脆弱感。
- 严鼓:沉重的鼓声,通常与军阵或节庆相关。
- 轻舟:轻快的小船,象征着自由和归途。
- 登临:登高远望,指欣赏风景或思考人生。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竹外秋风急”可以联想到古人对秋天的普遍感受,秋天常常被视为凋零和思念的季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介子,号白云,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身处江楼,感受到秋风的袭来和晚霞的微弱,借助酒来抒发心中的情感。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江楼秋晚二首 其二》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气息,透过自然景物反映出内心的感受。首联“竹外秋风急,楼头夕霭微”展现了一个逐渐变冷的秋日傍晚,急促的秋风与微弱的夕阳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苍凉的美感。接下来,诗人提到“遣怀须命酒”,表达了通过饮酒来舒缓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但又因“怯冷几更衣”而感到无奈,展现出诗人的脆弱与无助。
后两联则通过“严鼓萦城去,轻舟劈浪归”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对比,鼓声渐行渐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轻舟归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安宁。最后一句“登临多少意,坠叶满庭飞”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登高望远的感慨与纷飞的落叶交织在一起,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外秋风急:秋风在竹林外吹得急促,暗示秋天的到来,带来寒意。
- 楼头夕霭微:楼顶的晚霞微弱,反映出日暮时分的宁静与凄凉。
- 遣怀须命酒:想要抒发心情需要借助酒,表现了内心的无奈。
- 怯冷几更衣:感受到寒意,不知要换几件衣物,表现出对秋天的畏惧。
- 严鼓萦城去:沉重的鼓声远去,象征着城市的喧嚣与历史的流逝。
- 轻舟劈浪归:轻快的小船划破波浪返回,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登临多少意:登高远望,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 坠叶满庭飞:落叶纷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严鼓”和“轻舟”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秋风比作急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焦虑。
- 意象:通过“竹”、“秋风”、“夕霭”、“落叶”等意象传达自然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内心斗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清高,竹林外的风象征着外界的影响。
- 秋风:代表着孤独与凋零,引发思考。
- 夕霭:传达出一种柔和却又略显苍凉的美感。
- 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外秋风急”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凄凉
- C. 夏天的炎热
-
诗人用什么来舒缓内心的情感?
- A. 风
- B. 酒
- C. 书
-
最后一联中“坠叶满庭飞”象征了什么?
- A. 新生命的诞生
- B. 时间的流逝
- C. 永恒的安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洪适的诗作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二者都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洪适的诗更具秋天的孤独感,而苏轼则强调了对月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寻。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深邃思考与丰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洪适相关研究论文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