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云泉寺
作者: 冯时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人日访山寺,春风能借温。
柳桥通野水,柏径隐重门。
泉窦来何处,梅花别有村。
从容寻后约,假榻卧云根。
白话文翻译:
在人日这天,我去山中的寺庙,春风送来的温暖让人感到舒服。
柳树旁的小桥通向宽阔的野水,柏树掩映着那沉重的门。
泉水从何而来?梅花在别处的小村庄中绽放。
我从容地寻找着与友人的约定,假装在云根上休息。
注释:
- 人日: 指农历正月初七,民间习俗上认为这是人们的生日。
- 山寺: 指位于山中的寺庙,象征清幽雅致的环境。
- 春风: 春天的风,带来温暖和生机。
- 柳桥: 植有柳树的小桥,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 泉窦: 泉水的来源,疑问其来处。
- 梅花: 象征坚韧和清雅的花,通常在寒冬中盛开。
- 假榻: 借助榻榻米或床榻休息,表示轻松自在的状态。
- 云根: 指云的根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字时行,号无愁子,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作者在农历正月初七的人日节,前往山中寺庙,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游云泉寺》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寺情景的诗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人日访山寺,春风能借温”,通过“人日”的节日设置,渗透出一种人文气息,春风的温暖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接下来的“柳桥通野水,柏径隐重门”,写出环境的清幽,柳树和柏树的搭配,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寺庙的静谧。
最后两句“泉窦来何处,梅花别有村”,引发了诗人对泉水来源的思考,梅花的提及,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寓意着一种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游离。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日访山寺: 在人日这天,诗人造访山中的寺庙,表明了节日的意义和探访的目的。
- 春风能借温: 春天的风带来温暖,使得整个环境显得生机勃勃。
- 柳桥通野水: 柳树旁的小桥通向自然的水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柏径隐重门: 柏树掩映着沉重的寺门,表达了一种神秘感和安静。
- 泉窦来何处: 对泉水来源的疑问,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
- 梅花别有村: 梅花在远处的小村庄中盛开,增添了一种乡村的宁静美。
- 从容寻后约: 轻松地寻找与朋友的约定,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假榻卧云根: 借助床榻在自然中休息,营造出悠闲自在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 “假榻卧云根”用云根比喻悠然自得的状态。
- 对仗: “柳桥通野水,柏径隐重门”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雅,泉水则象征生命源泉。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哲理。
意象分析:
- 柳桥: 象征温柔与生机,代表春天的特征。
- 柏径: 代表稳重与宁静,暗示寺庙的神秘感。
- 泉窦: 代表生命的源泉,象征自然的奥秘。
- 梅花: 象征坚韧与纯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人日”是指哪一天?
- A. 春分
- B. 冬至
- C. 正月初七
- D. 立夏
-
诗中提到的“假榻”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座位
- C. 床榻
- D. 桥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
- B. 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 C. 城市生活的繁华
- D. 个人的痛苦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行》 - 杜牧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山行》 - 杜牧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与《游云泉寺》中的友情与自然的结合形成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的作品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对时节变化的感悟,而《游云泉寺》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