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峨眉十一首
作者: 冯时行 〔宋代〕
薄宦非初志,幽栖有宿期。
胜游宜数数,老境已垂开。
山好无时见,云闲逐处随。
诛茅或未可,细路有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身为官吏并非我最初的志向,我更向往幽静的栖息生活,有机会就想在此留宿。游玩美丽的景色,应该多去几次,年纪渐长,生活的境界也在不断变化。山的美好时常难以见到,云彩悠闲地随处漂浮。或许有一天,我能去除繁杂的事务,但这条小路上总有人了解我的心情。
注释:
- 薄宦:指的是做官的生活,薄意为微薄,暗指官位不高。
- 幽栖:指隐居在幽静的地方。
- 胜游:美好的游览。
- 老境:年纪渐长,境界也随之变化。
- 诛茅:可能是指去除繁杂的事务,回归自然。
- 细路:细小的小路,可能指通往隐居的道路。
典故解析:
- 峨眉山: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高峻的山峰和秀丽的风景著称。
- 隐逸文化:在古代中国,隐士生活是许多文人向往的理想状态,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在诗歌创作上颇具成就,尤其擅长描绘山水之美和抒发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峨眉山期间,反映了其对仕途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冯时行的这首《游峨眉十一首》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作者以“薄宦非初志”开篇,直接表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及渴望回归自然的内心。通过“胜游宜数数”,表达了他对反复游历美景的向往,强调了人生境界随着年岁增长而逐渐变化的哲理。
整首诗的意境流畅,情感深邃,山水和云雾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心灵自由和悠然自得生活的追求。在诗的结尾,提到“细路有人知”,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期待与对灵魂知己的渴望,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薄宦非初志:我原本并不想做官,而是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 幽栖有宿期:我希望能在幽静的地方长期栖息。
- 胜游宜数数:游览美丽的地方应该多去几次。
- 老境已垂开: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境界也在逐渐展开。
- 山好无时见:山的美好,时常难以看到。
- 云闲逐处随:云彩悠闲地随处漂浮,给人以宁静之感。
- 诛茅或未可:或许有一天,我能抛开繁杂的事务。
- 细路有人知:这条小路上,总有人理解我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薄宦”指代微薄的官职生活,表现出对官场的不屑。
- 对仗,如“山好无时见,云闲逐处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峨眉山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渗透出对官场的失望与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高洁与超脱,代表自然的美好。
- 云:象征着自由与随性,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薄宦”在诗中指的是: A. 微薄的官职
B. 繁华的生活
C. 追求名利 -
诗中提到“幽栖”,表示: A. 喜欢热闹
B. 渴望隐居
C. 旅游观光 -
“山好无时见”可以理解为: A. 山总是很美
B. 山景难以捕捉
C. 山永远存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隐逸情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冯时行的《游峨眉》则更为直接地表现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