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
时间: 2025-01-19 16:5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系舡官柳根,闤闠得深密。日落远水明,云收好山出。天开有声画,人立无价璧。酒行不须多,鹭下孤蒲夕。
白话文翻译:
将船系在官柳的根部,市集的喧嚣变得深沉而密集。太阳落下,远处的河水闪着光,云彩散去,美丽的山峦显现出来。天空展开了一幅有声的画卷,人站立如同一颗无价的玉璧。饮酒不必太多,鹭鸟在孤寂的蒲草旁落下,夕阳西下。
注释:
- 系舡:系船。
- 官柳:官方种植的柳树。
- 闤闠:市集的喧嚣。
- 深密:深沉而密集。
- 远水明:远处的河水在日落时显得明亮。
- 云收好山出:云彩散去,美丽的山峦显现。
- 天开有声画:天空展开了一幅有声的画卷。
- 人立无价璧:人站立如同一颗无价的玉璧。
- 酒行不须多:饮酒不必太多。
- 鹭下孤蒲夕:鹭鸟在孤寂的蒲草旁落下,夕阳西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舜俞,号平斋,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该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山玩水的情景,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咨夔在小雪前三日与友人钟冠之相约,陪同老人游山玩水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游历过程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日落远水明,云收好山出”这样的句子,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美丽。诗中的“天开有声画,人立无价璧”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色比作有声的画卷,将人比作无价的玉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系舡官柳根”:诗人将船系在官柳的根部,暗示了旅行的开始。
- “闤闠得深密”:市集的喧嚣变得深沉而密集,可能是指诗人离开了喧嚣的市集,进入了更为宁静的自然环境。
- “日落远水明”:太阳落下,远处的河水在日落时显得明亮,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色。
- “云收好山出”:云彩散去,美丽的山峦显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
- “天开有声画”:天空展开了一幅有声的画卷,比喻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生动。
- “人立无价璧”:人站立如同一颗无价的玉璧,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 “酒行不须多”:饮酒不必太多,强调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 “鹭下孤蒲夕”:鹭鸟在孤寂的蒲草旁落下,夕阳西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黄昏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开有声画”将自然景色比作有声的画卷,“人立无价璧”将人比作无价的玉璧。
- 拟人:“云收好山出”中的“云收”赋予了云彩以人的动作,使其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日落、远水、云收、好山: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和变化。
- 天开有声画、人立无价璧:这些意象通过比喻和拟人,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闤闠得深密”指的是什么? A. 市集的喧嚣 B. 山林的宁静 C. 河水的流动 D. 云彩的变化
-
“天开有声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最后一句“鹭下孤蒲夕”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鹭鸟在孤寂的蒲草旁落下,夕阳西下 B. 鹭鸟在热闹的市集旁飞翔 C. 鹭鸟在高山之巅翱翔 D. 鹭鸟在河水中嬉戏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洪咨夔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