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时间: 2025-01-01 14:59:24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白话文翻译:

尽管函谷关是个险要之地,黄河的水流已经恢复了清澈。
圣明的君主之心没有什么能够隔绝,因此只是在这里修建了关城。

注释:

  • 函谷关: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地势险要。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国家的命脉。
  • 圣心:指圣明的君主之心,体现出对人民的关怀和治理的智慧。
  • 关城:指设置在函谷关的城池,象征着防守和屏障。

典故解析:

函谷关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关隘,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中提到的“黄河复清”,表达了国家安定、人民安居的美好愿景。圣心无所隔,反映出统治者的明智与仁爱,强调了和谐治理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字子寿,号君房,唐代著名政治家与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典雅,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心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函谷关的险要和黄河的清澈,表达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和对人民安宁生活的祝愿。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是一首富有政治寓意的诗。诗人张九龄通过对函谷关和黄河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安全和君主的智慧。开头“函谷虽云险”一句,直抒关隘的险峻,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地理条件艰难,但黄河的“复清”象征着政局的稳定与安宁,显示出国家的强大。接下来的“圣心无所隔”则引出了对统治者的高度赞扬,强调了明主的仁德与治国理政的能力。最后一句“空此置关城”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希望的结合,关城的设置虽是为了防御,但在圣明的治理之下,似乎是多余的。全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治的和谐,以及诗人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函谷虽云险:函谷关虽然是个险峻的地方。
  2. 黄河已复清:但是黄河的水流已经恢复了清澈,象征国家安定。
  3. 圣心无所隔:圣明的君主的心思没有什么可以阻隔。
  4. 空此置关城:因此在这里才空设了关城,显得有些多余。

修辞手法:

  • 对比:险要的函谷关与清澈的黄河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国家的兴盛。
  • 象征:黄河的清澈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 排比:四句结构简洁,层层递进,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定的向往,以及对明主治国理政的赞美,反映了张九龄对社会安宁的关切。

意象分析:

  • 函谷关:象征着防守与安全。
  • 黄河:象征国家的命脉与民生安定。
  • 关城:象征着对外的防线与内心的平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函谷关在古代的作用是什么?

    • A. 商业贸易
    • B. 军事防守
    • C. 文化交流
    • D. 交通枢纽
  2. 诗中提到黄河复清,寓意是什么?

    • A. 国家动荡
    • B. 人民安居
    • C. 战争将起
    • D. 自然灾害
  3. 诗中的“圣心”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普通百姓
    • C. 明主
    • D. 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其对天际的描绘与张九龄对函谷关的描写形成对比,前者更多地表现出雄壮的气势,而后者则注重政治与社会的安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