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
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
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白话文翻译:
这片长林环绕不绝,远处的水面也显得悠远无边。
整天都没有看到你,让我心中怎能不忧愁?
想起与亲爱的人分别,心中感念主人的恩惠。
感激之情如此深厚,芳华时光已经屡屡流逝。
注释:
- 缭绕:环绕,缠绕。
- 悠悠:形容水流的缓慢而悠长。
- 尽日:整天。
- 无见:没有见到。
- 心那不愁:心中怎么能不愁呢。
- 亲爱:亲近的人,爱的人。
- 行为:以行为来报答。
- 恩酬:回报恩情。
- 感激空如此:感激之情如此深厚。
- 芳时屡已遒:美好的时光已经多次过去。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亲爱别”的情感描绘和“恩酬”的提及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亲情、友情及恩义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宰相,才华横溢,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尤其在边塞诗和咏怀诗方面成就显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张九龄的某个离别时刻,可能是在他离开家乡或亲友时的抒怀之作。诗中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恩情的感激,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江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张九龄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思,表达了他对亲友离别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辽阔而悠远的意境,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种宁静与内心的愁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接下来的“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表现了长时间未见亲友所带来的忧愁,情感愈加浓烈。最后两句则回顾了与亲爱的人的离别,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更折射出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与珍视,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远方的感觉。
- 第三句转入内心的忧愁,强调了失去亲友的痛苦。
- 第四句则表现了对恩情的感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情相结合。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
- 该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亲情的思念,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深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恩情回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长林: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延续。
- 远水:表现了思念的遥远与无尽。
- 芳时:指美好时光,寓意时光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林何缭绕”的意思是: A. 林木茂盛
B. 林木环绕不绝
C. 林木稀疏 -
“尽日馀无见”为何会让诗人感到忧愁? A. 因为没有看到风景
B. 因为没有见到亲友
C. 因为天气不好 -
诗中提到的“恩酬”是指什么? A. 回报恩情
B. 赠送礼物
C. 友谊长存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现离别情感的诗作。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张九龄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对离别的思考,但王维更多地借助自然景物表现内心的孤独感,而张九龄则更直接表达亲情与友情的珍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