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题
陆游 〔宋代〕
半饱半饥穷境界,
知晴知雨病形骸。
轩昂似鹤那求料,
枯槁如僧不赴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贫穷境遇中的感受。他时常处于半饱和半饥之间,明白天气变化,却因身体状况而感到病痛。虽然他心中向往高洁的生活,就像鹤一样,但却因贫困而难以追求;而身体像僧人一样枯瘦,却又无法参加斋饭。
注释:
- 半饱半饥:形容既没有饱足,也没有饥饿,生活境遇困窘。
- 穷境界:指贫穷的境地或境况。
- 知晴知雨:了解天气变化,表示作者的敏感和细腻。
- 病形骸:身体因病而消瘦,形象憔悴。
- 轩昂似鹤:形容志向高远,心中向往自由。
- 求料:追求食物或生活的必需品。
- 枯槁如僧:形容身体瘦弱,像和尚一样干枯。
- 不赴斋:无法参加吃饭,暗指生活的困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与国破家亡的悲痛,创作了大量诗词,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杂题》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其生活困顿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和个人的苦闷。
诗歌鉴赏:
陆游的《杂题》以简约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的前两句“半饱半饥穷境界,知晴知雨病形骸”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与身体状况。这里的“半饱半饥”不仅反映了物质上的匮乏,也隐喻了精神上的不满与渴望。接下来的“轩昂似鹤那求料”则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尽管生活所迫,他依然渴望追求更高的理想。最后的“枯槁如僧不赴斋”通过形象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既希望追求精神的丰盈,又被现实的困扰所束缚。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平实却不失力量,折射出陆游作为一个文学家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展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悲悯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饱半饥穷境界:描写了生活的困窘,表现出诗人在物质上处于两难之间。
- 知晴知雨病形骸: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同时也揭示了身体的虚弱。
- 轩昂似鹤那求料:表明诗人向往高洁的生活,但现实的困境使得他难以实现这个理想。
- 枯槁如僧不赴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生活困顿而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半饱半饥”和“轩昂似鹤”的对比,突显了生活的矛盾与冲突。
- 比喻: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鹤和僧人进行比较,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了内心的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生活困境与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了陆游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无奈而又不失高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高洁、自由的理想。
- 僧:象征贫苦、清贫的生活状态。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境遇,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认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半饱半饥”形容的是哪种状态?
- A) 充足的生活
- B) 贫穷困顿的境遇
- C) 心灵的满足
- D) 健康的身体
-
“轩昂似鹤”的意思是:
- A) 身体虚弱
- B) 追求高尚的理想
- C) 对生活满意
- D) 生活富裕
-
诗中提到的“枯槁如僧”主要表达了:
- A) 对宗教的向往
- B) 生活的困境与身体的虚弱
- C) 对饮食的偏好
- D) 追求精神的丰富
答案:
- B) 贫穷困顿的境遇
- B) 追求高尚的理想
- B) 生活的困境与身体的虚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苦闷。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作品在主题上有所不同,李白多表现豪放洒脱,而陆游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的艰辛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陆游与南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