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作者:崔怀宝 〔唐代〕
平生愿,愿作乐中筝。
得近玉人纤手子,
砑罗裙上放娇声。
便死也为荣。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我只愿化作乐器中的筝,
能够靠近那位美女的纤纤手指,
在她绣制的裙摆上发出娇美的声音。
即使死去也觉得值得荣耀。
注释:
- 愿作乐中筝:愿意做筝,意指希望能成为美妙音乐的一部分。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心仪的对象。
- 纤手子:纤细的手,形容女子的手指修长柔美。
- 砑罗裙:指绣有细致花纹的裙子,形容女子的服饰华美。
- 放娇声:发出柔美的声音,表达对音乐的渴望和对美的陶醉。
- 便死也为荣:宁愿死去也要追求这样的美好,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筝”作为古代乐器,常与高雅的音乐和美丽的女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怀宝,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抒情,常以音乐和自然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唐代,这一时期文化繁荣,音乐、诗歌艺术得到广泛发展。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忆江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的开头,诗人以“愿作乐中筝”开篇,展现了他希望融入音乐的愿望,说明音乐对他来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得近玉人纤手子”则引入了对美丽女子的描绘,表明诗人对爱情的向往。这里的“玉人”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诗人心目中理想伴侣的化身。接下来的“砑罗裙上放娇声”描绘了音乐在女子裙摆间轻盈流转的美好场景,似乎将音乐的优雅与女子的柔美完美结合。最后一句“便死也为荣”则是诗人的情感高潮,表达出他宁愿为追求这样的美好而付出生命的决心,极具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爱情的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是唐代抒情诗的典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愿,愿作乐中筝:诗人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成为音乐的一部分,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
- 得近玉人纤手子:希望能够接近心仪的女子,诗人对爱情的渴望由此可见。
- 砑罗裙上放娇声:音乐与美的女子的结合,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 便死也为荣:诗人对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表现出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乐器,传达出对音乐的向往。
- 对仗:如“愿作”和“得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音乐被赋予了美丽的形象,使其与女子的裙子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音乐与爱情的向往,揭示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执着,情感真挚而强烈。
意象分析:
- 筝:象征着音乐的优雅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 玉人:代表美丽和理想,诗人心中的爱慕对象。
- 罗裙:象征着华美和女性的柔美,体现出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愿作乐中筝”的意思是: A. 希望成为乐器的一部分
B. 希望成为一个音乐家
C. 希望学习音乐
D. 希望成为一位诗人 -
“玉人”指的是: A. 一位乐器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位诗人
D. 一位音乐家 -
诗人宁愿“便死也为荣”是表达: A. 对生命的漠视
B.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C. 对爱情的绝望
D. 对音乐的不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孤独与饮酒的情感表达,而《忆江南》则更侧重于音乐与爱情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