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 成都除夕》
时间: 2025-01-19 14:4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令 成都除夕
锦城灯火,今宵除夕,伴人孤榻。
听晓钟未到犹余腊。爆竹里市声杂。
残年风雪双扉阖。不眠闷空纳。
料乡园笑语,雏孙洽。压岁钱盈箧。
白话文翻译:
在这灯火辉煌的锦城,今夜是除夕,我独自一人伴着空荡荡的床榻。
听见清晨的钟声还未到,腊月的气息依旧弥漫。
爆竹声混杂在市场的喧闹中。
寒风和雪交加,双扇门紧闭,
我辗转难眠,心中烦闷。
想必乡间的欢声笑语,
孩子们的快乐无忧,压岁钱已经满满一箧。
注释:
- 锦城:指的是成都,因有“锦绣之城”之称。
- 灯火:指夜晚的灯光,象征节日的热闹气氛。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意味着辞旧迎新。
- 晓钟:清晨的钟声,表示时间的流逝。
- 腊:指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 爆竹:指春节期间燃放的鞭炮,象征辞旧迎新。
- 乡园:故乡的园林,具有乡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炳灵,清代诗人,生于乾隆年间,擅长诗词,尤其是描绘生活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除夕之夜,正值冬季,诗人身处异地,思乡情切,表现了对故乡温暖节日氛围的向往与对独处时孤寂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探春令 成都除夕》通过营造节日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除夕夜独处的孤独感。开篇以“锦城灯火”引入,展现出成都在除夕夜的热闹场面,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提到“听晓钟未到犹余腊”,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春节即将到来的期待。
而“爆竹里市声杂”则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市井的喧闹,然而这种热闹在诗人心中却无法掩盖孤独的情绪。双扉紧闭的“残年风雪”让人感受到寒冷与封闭,诗人夜不能寐,心中一片闷闷不乐。但最后的“料乡园笑语,雏孙洽”则转向了温暖的乡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丰厚的压岁钱象征着年节的欢乐与团圆,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以对比手法加深了孤独与温暖之间的情感冲突,令人感受到浓厚的思乡情怀与对团圆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成都除夕的灯火辉煌,但同时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寂。
- 第二句通过对钟声的期待和腊月的提及,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临近。
- 第三句的“爆竹里市声杂”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但诗人却感到无奈。
- 第四句描绘了寒冷的天气与封闭的环境,使诗人感到更加孤独。
- 之后的几句则转向对故乡的怀念,描绘了温暖的家乡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锦城”比作灯火辉煌的城市,象征繁华。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残年风雪”和“不眠闷空”。
- 拟人:通过“晓钟”赋予钟声以情感,增强了时间的流逝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团圆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在热闹的节日中,独处的孤独感与对幸福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节日的热闹与欢庆。
- 爆竹:代表春节的传统,寓意辞旧迎新。
- 风雪:象征孤独与寒冷,反衬节日的欢乐。
- 乡园:代表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温暖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锦城灯火”中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成都
C. 上海 -
诗中提到的“爆竹”主要代表什么?
A. 流行乐
B. 春节的传统
C. 武器 -
孤独感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
A. 灯火与烟花
B. 风雪与双扉
C. 孩子们的笑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夕夜》:描写春节气氛的另一首诗,展现团圆的美好。
- 《乡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炳灵的《探春令》都涉及思乡主题,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炳灵则结合了节日气氛和乡愁的对比,展现了更丰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包含李炳灵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对古典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技巧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