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家镫火庆元宵,
听佳音传报。
道绿云无数将田绕。
预知是丰年兆。
嫦娥亦助人欢笑。
遣圆蟾分照。
会散时迤逦还家去,
又先我窗间到。
白话文翻译:
万家灯火辉煌,庆祝元宵佳节,
听到美好的消息传来。
那片片绿云环绕着田野,
预示着今年是丰收的兆头。
嫦娥也为人们带来欢笑,
让明月照耀大地。
聚会结束时,大家缓缓回家,
而明月却先我一步照亮窗前。
注释:
- 镫火:指的是灯火,象征着节日的热闹。
- 佳音:美好的消息。
- 道绿云无数将田绕:指许多绿色的云彩环绕着田地,象征生机与丰收。
- 丰年兆:丰收的预兆。
- 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圆蟾:指圆月,象征团圆和和谐。
- 迤逦:形容缓缓而行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嫦娥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她因吞食了长生不老药而飞到月亮上,成为月宫的女神,象征着孤独和美丽。
-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谐和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景物的敏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农村生活和节日庆典,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探春令》创作于元宵节前后,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这个节日的场景,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探春令》以元宵佳节为背景,描绘了热闹的节日场景和人们的欢快心情。开篇以“万家镫火庆元宵”点明节日的主题,灯火通明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诗中提到的“佳音”传递出人们的美好祝愿,预示着未来的丰收。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道绿云无数将田绕”的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与丰收的期待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和谐。
在诗的后半部分,嫦娥与圆蟾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团圆的主题。嫦娥的欢笑与圆月的照耀,不仅象征着家庭的团聚,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会散时迤逦还家去,又先我窗间到”的意象,表现了人们在欢乐中归家的宁静与喜悦,仿佛明月在引领着他们回归,充满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家镫火庆元宵:描绘了元宵节夜晚各家灯火辉煌的景象,表现出节日的热闹。
- 听佳音传报:人们听到美好的消息,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 道绿云无数将田绕:绿色的云彩环绕着田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丰收的希望。
- 预知是丰年兆:这是对丰收的美好预期,表现了对未来的期盼。
- 嫦娥亦助人欢笑:嫦娥的出现象征着团圆与欢乐。
- 遣圆蟾分照:明月照耀大地,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 会散时迤逦还家去:聚会结束,大家缓缓回家,表现出节日的温馨。
- 又先我窗间到:暗示明月先于自己回到家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嫦娥”与“圆蟾”拟人化,增强了诗的韵味。
- 对仗:如“会散时迤逦还家去,又先我窗间到”,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元宵节的欢庆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温暖。
- 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嫦娥:象征团圆与孤独之美。
- 圆蟾:象征和谐与圆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探春令》主要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场景?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丰收
C. 团圆 -
诗中“万家镫火庆元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庆
C. 冷漠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夜》:描绘元宵节的风俗与气氛。
- 《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对乡愁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汪东《探春令》:两者均提到月亮,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思考,而汪东则通过节日描绘了人们的欢聚与期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宵节的历史与文化》
- 《汪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