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 正月初八日日出而雪,阴晴百变,亦气候之异也》

时间: 2025-01-19 13:41:39

风帘萧飒,兽炉融煦,乍寒轻暖。

似熟梅天气,阴晴半。

甚时序,教零乱。

玉霙飞处阳乌闪。

做春光奇幻。

料红闺睡起,虚檐徐转。

误捉杨花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帘萧飒,兽炉融煦,乍寒轻暖。
似熟梅天气,阴晴半。
甚时序,教零乱。
玉霙飞处阳乌闪。
做春光奇幻。
料红闺睡起,虚檐徐转。
误捉杨花看。

白话文翻译:

风帘轻轻摇动,炉火温暖如春,忽而寒冷忽而温暖。
这天气如同梅花盛开的时节,阴晴不定。
这样的时令,实在是让人迷乱。
雪花飞舞之处,阳光闪烁。
仿佛春光如梦般奇幻。
想必红妆女子刚刚醒来,屋檐下的阳光渐渐移动。
却无意中抓住了杨花的飘落。

注释:

  • 风帘萧飒:风吹动帘子,生出萧瑟之声。
  • 兽炉:古代一种用来烧香的炉子,此处引申为温暖的火。
  • 乍寒轻暖:时而寒冷,时而温暖,形容天气的变化。
  • 熟梅:指梅花盛开的季节,象征春天。
  • 玉霙:形容细小的雪花或雨滴。
  • 阳乌:阳光与乌云交替出现,象征天气的变幻。
  • 红闺:指闺房,常用于形容年轻女子。
  • 杨花:杨树的花,轻盈飘落,象征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梅花”常被视为坚韧和清高的象征,代表春天的到来;“红闺”则隐喻女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反映出春天的柔美与温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正月初八,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细腻观察,旨在捕捉春天初来的气息。

诗歌鉴赏:

这首《探春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中通过“风帘萧飒”、“兽炉融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寒冷交替的氛围,表现出春天初到时的复杂情感。诗人以“似熟梅天气”来形容此时的气候,暗示着春天的气息逐渐显现,但同时又带来了阴晴不定的困惑。

“玉霙飞处阳乌闪”一句,展现了雪花与阳光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春光。最后的几句则呈现出一种女性的柔美与恬淡,反映了生活的静谧与温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传达出春天的奇幻与美好,同时也隐含着对春天带来希望与生机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帘萧飒:描写春风轻抚帘子,带来萧瑟的声音,暗示气候变化。
  2. 兽炉融煦:炉火温暖,给人以舒适感,与寒冷形成对比。
  3. 乍寒轻暖:形容天气忽冷忽热,表现出春天的不稳定性。
  4. 似熟梅天气:用梅花的盛开来比喻春天的到来,暗含喜悦。
  5. 甚时序,教零乱:反映出时节的混乱与迷惘。
  6. 玉霙飞处阳乌闪:描绘雪花与阳光的交替,营造出奇幻的春光。
  7. 做春光奇幻:强调春天的美好与梦幻感。
  8. 料红闺睡起,虚檐徐转:描写女子刚醒,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9. 误捉杨花看:轻松地捕捉春天的花瓣,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梅花盛开,形象生动。
  • 拟人:将天气的变化赋予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如“乍寒轻暖”,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交织,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春天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生活的细腻感受。

意象分析:

  • 风帘:象征着春风的轻柔与温暖。
  • 兽炉:代表着温暖与安逸。
  • 梅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坚韧。
  • 玉霙:细腻的雪花,传达出春天来临的气息。
  • 红闺: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帘萧飒”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 A) 寒冷
    • B) 温暖
    • C) 风的轻柔
  2. “玉霙飞处阳乌闪”中的“玉霙”指代什么?

    • A) 春光
    • B) 雪花
    • C) 细雨
  3. 诗中提到的“红闺”最能反映哪个意象?

    • A) 自然
    • B) 女性的生活
    • C) 春天的景象

答案:

  1. C) 风的轻柔
  2. B) 雪花
  3. B) 女性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以月夜为背景,表现孤独与思乡,情感相对内敛。
  • 杜甫的《春望》:在春天的背景下,描写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