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邝海雪遗琴》

时间: 2025-01-14 20:36:54

槐露冷,生死托双琴。

不与畸人同玉碎,萧条沧海有遗音。

流转到如今。

意思解释

忆江南 邝海雪遗琴

作者: 陈洵 〔清代〕


原文展示:

槐露冷,生死托双琴。不与畸人同玉碎,萧条沧海有遗音。流转到如今。


白话文翻译:

槐树上的露水是那样寒冷,我的生死都寄托在这双琴上。我宁愿不与那些畸形之人同归于尽,尽管萧条的沧海中仍然有琴音在回荡。这些音符流传至今。


注释:

  • 槐露:指槐树的露水,象征寒冷与孤独。
  • 生死托双琴:生死与琴相连,表达诗人对音乐的依恋。
  • 畸人:指不正常的人,暗指那些与自己志趣不合的人。
  • 玉碎:比喻同归于尽,形容坚贞不屈的决心。
  • 萧条沧海:萧条的海洋,象征着孤独和无尽的思念。
  • 遗音:留下的音符,意味着过去的回忆与情感。

典故解析:

  • 双琴:在古代诗词中,琴常被视为高雅、文人气质的象征,代表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及情感寄托。
  • 玉碎:出自古代诗词中对忠贞不渝的描绘,象征着宁死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风格清丽洒脱。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清代,诗人可能经历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因而以琴为媒介表达情感。


诗歌鉴赏:

《忆江南》通过自然景象与音乐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情怀念。开篇“槐露冷”,瞬间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给读者以孤寂的感受,而“生死托双琴”则提升了诗的情感高度,琴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诗人灵魂的一部分。诗中描绘的“畸人”与“玉碎”,表达了诗人对志趣相投之人的渴望以及对逆境的不屈服,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一句“流转到如今”则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思索的余地,留下了对生命、音乐和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槐露冷”:通过描绘寒露引发诗人的孤独情感。
    • “生死托双琴”:生命的寄托,琴声象征内心的寄托与情感。
    • “不与畸人同玉碎”:表达对不志同道合者的拒绝。
    • “萧条沧海有遗音”:即使在萧条的环境中,依然有音乐的存在,象征着希望与传承。
    • “流转到如今”:时间的流逝,但情感仍然流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情感的延续,赋予琴更深的象征意义。
    • 对仗:如“生死托双琴”与“不与畸人同玉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往昔音乐与情感的眷恋,展现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以及在孤独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决心。


意象分析:

  • 槐露:象征着清冷、孤独,也暗喻生命的脆弱。
  • 双琴:代表着情感的寄托与精神的追求。
  • 沧海:象征着广阔与孤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槐露冷”中的“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D. 忧伤

  2. “生死托双琴”中的“托”字意指什么? A. 放弃
    B. 寄托
    C. 依赖
    D. 伤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江花月夜》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洵与李白的作品,二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陈洵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琴的象征,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