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二》

时间: 2025-01-10 10:27:58

看灯节,惨绝是今年。

何处青磷黏暮草,多时白骨冷荒烟。

灯火自依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二
作者: 张令仪 〔清代〕

看灯节,惨绝是今年。
何处青磷黏暮草,
多时白骨冷荒烟。
灯火自依然。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灯节,看上去实在是惨淡无比。哪里还有青磷泛着幽光粘附在暮色中的草丛?只见久已被遗忘的白骨和冷冷的荒烟。唯有灯火依然闪烁。

注释:

  • 看灯节:元宵节,古时人们会在这天观赏灯笼。
  • 惨绝:形容景象凄惨,令人感到绝望。
  • 青磷:青色的磷火,常用于形容夜晚发光的植物或虫子。
  • :粘附,依附。
  • 白骨:指死去的人的遗骸,象征死亡与荒凉。
  • 冷荒烟:形容冷清、荒废的烟雾,暗示死亡后的寂静。
  • 灯火自依然:灯火仍然闪烁,似乎与周围的荒凉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令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但其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描绘灯节的惨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人们心中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二》通过对灯节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一方面,灯节原本是人们欢庆团圆的时刻,但在诗中却显得格外凄凉,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开头的“看灯节,惨绝是今年”,直接点出主题,给人以震撼。随后的描写则通过“青磷黏暮草”和“白骨冷荒烟”,不仅表现了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人们对生死的沉重思考。

诗中“灯火自依然”一语,既可以理解为灯光的闪烁依旧,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执念。在如此悲惨的景象中,灯火的存在仿佛成了希望的象征,虽然微弱却依旧不灭。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鲜明,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看灯节,惨绝是今年:今年的灯节与往年相比,显得尤为惨淡,传达出一种失落感。
  2. 何处青磷黏暮草:问句中渗透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暗示如今的凄凉。
  3. 多时白骨冷荒烟:白骨与荒烟象征死亡与遗忘,揭示了人们的悲惨命运。
  4. 灯火自依然:虽然环境恶劣,但灯火依旧闪烁,寓意着希望与生命的坚持。

修辞手法:

  • 对比:灯火与白骨、荒烟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题。
  • 拟人:灯火的“依然”赋予了灯火生动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灯节的描绘,深刻反映了生死、希望与绝望的主题,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对人生无常的省思。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青磷和白骨:对比生与死,生动地描绘了灯节的凄凉。
  • 荒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看灯节,惨绝是今年”中“惨绝”的意思是: A. 非常美好
    B. 非常悲惨
    C. 非常平常
    D. 非常热闹

  2. “何处青磷黏暮草”中“青磷”指的是: A. 青色的水草
    B. 夜间发光的昆虫
    C. 青色的磷火
    D. 青色的灯笼

  3. 诗中“灯火自依然”表达的意思是: A. 灯火已经熄灭
    B. 灯火依旧闪烁
    C. 灯火变得微弱
    D. 灯火变得明亮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春望》:杜甫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悲伤。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思考,尽管情境不同,但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
  • 杜甫《春望》: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张令仪诗词选集》
  4.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