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八首 其四
作者:吕碧城
瀛州好,重贺太平时。
远近铙歌传彩帜,
万千嫠帷泣缁衣。
哀乐太参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瀛洲的美好景象,庆祝太平盛世的到来。四周传来铙歌声,彩旗飘扬,然而在欢庆的背后,许多寡妇身披黑衣,泪水涟涟,哀伤与欢乐交织,形成鲜明的对比。
注释:
- 瀛州: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之地,象征美好与安宁。
- 重贺:热烈庆祝。
- 铙歌:一种乐器声,常用于庆祝场合。
- 彩帜:彩色的旗帜,象征喜庆。
- 嫠帷:寡妇的帷帐,象征哀伤。
- 缁衣:黑色衣服,寡妇的服装,象征哀悼。
- 哀乐太参差:哀伤与快乐的情感交错,形成强烈对比。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太平”指的是国家的安定繁荣,而“嫠帷泣缁衣”则反映出在欢庆的表象下,仍然存在着苦难与哀伤。这种对比常见于古代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碧城(约1640-约1710),字景星,号碧城,清代女诗人,以其才华和独特的视角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诗多表现女性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语言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于清代,社会处于较为安定的时期,然而在庆祝国家繁荣的同时,诗人也深刻体察到社会中仍然存在的苦难与悲伤,体现了她对人间百态的关注。
诗歌鉴赏:
吕碧城的《望江南八首 其四》以精炼的语言,展现了社会的两面性。诗歌开头通过“瀛州好,重贺太平时”描绘了一个欢庆的场景,带给读者一种美好的感受。然而,转折处的“万千嫠帷泣缁衣”则让人警觉,欢声笑语的背后,是无数寡妇对失去亲人的哀痛。这样的情感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张力,展示了诗人对人世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在修辞上,诗人使用了对比手法,形成了“哀乐太参差”的强烈反差,深化了诗的主题。同时,诗中描绘的铙歌、彩帜等意象,不仅营造了庆祝的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思考社会的复杂性。吕碧城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与关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第一句“瀛州好,重贺太平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安定社会的庆祝。
- 第二句“远近铙歌传彩帜”:描绘了庆典的场景,音乐和旗帜象征着欢庆的气氛。
- 第三句“万千嫠帷泣缁衣”:突显出在欢庆的背后,许多寡妇的哀痛与悲伤,形成鲜明对比。
- 第四句“哀乐太参差”:总结前面的对比,表现出哀乐交错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欢庆与哀痛的对比,突显社会的复杂性。
- 意象:铙歌和彩帜象征喜庆,而嫠帷与缁衣则象征悲痛,构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在太平盛世下依然存在的悲伤,反映了人们在欢庆与哀悼之间的复杂情感。诗歌呼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展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敏感。
意象分析:
- 瀛州:象征理想的美好生活。
- 铙歌、彩帜:象征欢庆的气氛。
- 嫠帷、缁衣:象征哀痛与失去。
互动学习: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嫠帷”指的是什么?
- A. 寡妇的帐篷
- B. 喜庆的彩帜
- C. 战士的旗帜
- D. 官员的袍子
-
填空题:整首诗表现了与的对比。
-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仅限于欢庆的喜悦。 (对/错)
答案:
- A
- 哀痛与欢庆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女性情感与社会现实。
- 杜甫《春望》:描绘战争与社会动荡下的哀伤。
诗词对比:
- 吕碧城与李清照的作品均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情感,但吕碧城更关注于社会的整体现象,而李清照则多描绘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吕碧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