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寿樟亭》

时间: 2025-01-01 16:09:38

大屋连甍小容足,栋宇以来非一木。

豫章不是十围樗,受命于天何得独。

君莫厌老大蓬蒿间,应龙虹梁果非福。

虚堂昼静闻丁丁,溜雨枯皮在空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寿樟亭
曾几 〔宋代〕

大屋连甍小容足,
栋宇以来非一木。
豫章不是十围樗,
受命于天何得独。
君莫厌老大蓬蒿间,
应龙虹梁果非福。
虚堂昼静闻丁丁,
溜雨枯皮在空谷。

白话文翻译:

这座大屋的屋顶连绵不绝,虽小却足以容纳,
从前的栋梁都是由一根木头构成。
豫章山并非只有十围的樗树,
既然受命于天,何以独享这份福气?
君子不要厌倦这老态龙钟的荒草丛中,
应龙的虹梁又岂能算作真正的福气?
空寂的堂屋中,白昼静谧能听到滴答声,
雨水从枯树皮上流下,流入空谷之中。

注释:

  • 连甍:屋顶相连,形容建筑多而连绵。
  • 容足:足够容纳,形容空间充裕。
  •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一种树,古人常用来比喻贫贱。
  • 应龙:传说中的龙,象征吉祥。
  • 丁丁:形容滴水声,常用以描绘静谧的环境。
  • 溜雨:雨水流淌的声音。

典故解析:

  • 豫章:豫章山与樗树的典故,反映了对贫贱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思考。
  • 应龙:古代神话中应龙的象征,传达了对福气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德明,号石崖,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作者通过对建筑与自然的对比,表达对生活与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寿樟亭》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首先在形式上,诗人利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大屋与小亭的空间感,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多样。诗中的“豫章不是十围樗”不仅是对地理的描写,更象征着人生的境遇和对命运的反思。诗人在此用“受命于天”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接着,诗人提出“君莫厌老大蓬蒿间”的劝诫,提醒人们在繁华与荒凉之间找到平衡,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最后两句“虚堂昼静闻丁丁,溜雨枯皮在空谷”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简洁有力,在思想上更是深邃,提醒人们在浮华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宁静与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屋连甍小容足:描绘了房屋的壮观与空间的充裕。
    • 栋宇以来非一木:强调构成建筑的根基,并非单一的材料。
    • 豫章不是十围樗:借用豫章山的意象,反映人们对命运的思考。
    • 受命于天何得独:质疑命运的不公,思考人为何独享福气。
    • 君莫厌老大蓬蒿间:劝诫君子不应厌倦平淡的生活。
    • 应龙虹梁果非福:揭示表象的福气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 虚堂昼静闻丁丁:描绘静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 溜雨枯皮在空谷:通过细节描写,增加了自然的生动感。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老大蓬蒿”与“应龙虹梁”的对比。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命运与人生的关系,强调在繁华与平淡之间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宁静。

意象分析:

  • 大屋:象征繁华与壮丽,反映社会的复杂。
  • 蓬蒿:象征平淡与朴素,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雨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传达对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豫章”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西
    • B. 浙江
    • C. 安徽
    • D. 福建
  2. 诗中提到的“应龙”象征什么?

    • A. 荣华富贵
    • B. 吉祥
    • C. 平淡
    • D. 贫贱
  3. “君莫厌老大蓬蒿间”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 B. 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 C. 对命运的不满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思乡之情,强调了情感的深度与孤独感,与曾几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曾几则更倾向于哲思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