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子才提举招昌源观梅倦不克往苏仁仲有诗次韵》

时间: 2025-01-14 08:12:52

问公何许看花回,剩说郊坰十里梅。

树杂古今他处少,枝分南北一齐开。

昌源已办行厨去,离渚犹须使节来。

况复兰亭公所葺,清流九曲要传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公何许看花回,剩说郊坰十里梅。
树杂古今他处少,枝分南北一齐开。
昌源已办行厨去,离渚犹须使节来。
况复兰亭公所葺,清流九曲要传杯。


白话文翻译

你从哪里来,在何处观赏梅花呢?只剩下说这郊外十里梅花的景致。
这里的树木古今交融,其他地方少见,南北的枝条都齐齐开放。
昌源的宴会已准备好,我还需派人来往水边。
况且兰亭是王羲之所建,清流九曲之地要传递酒杯。


注释

  • 问公:问你,公指的是朋友或贵人。
  • 郊坰:指郊外的平原。
  • 树杂古今:树木的种类混杂着古今。
  • 昌源:地名,表示一个宴会或聚会的场所。
  • 兰亭:王羲之所建的兰亭,著名的书法家、诗人。
  • 清流九曲:指流淌的清水,九曲指水流的弯曲,象征优美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才,宋代诗人,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景交融,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春天景致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问友人何处看梅花,引入了梅花的美丽景致,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聚会的期待。开头的“问公何许看花回”既是对友人的询问,也暗示了对梅花的渴望。接下来的“剩说郊坰十里梅”,则进一步描绘出梅花的数量和分布,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

“树杂古今他处少,枝分南北一齐开”,这两句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表示在这个地方,梅花与众不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几句提到昌源和兰亭,既是对宴会的期待,也是对友人情谊的珍视。整体而言,诗句清新而富有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问公何许看花回:询问朋友你从哪里来,为什么回来,设下悬念。
  2. 剩说郊坰十里梅:只剩下说郊外的十里梅花,表达了对梅花的向往。
  3. 树杂古今他处少:这里的树木古今杂糅,说明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
  4. 枝分南北一齐开:南北的梅花枝条齐齐开放,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5. 昌源已办行厨去:昌源的宴会已经准备好了,表达了对聚会的期待。
  6. 离渚犹须使节来:离水边还需派人去请,体现了对友人到来的重视。
  7. 况复兰亭公所葺:提到兰亭,指的是王羲之的名胜,增添了文化气息。
  8. 清流九曲要传杯:在清流九曲的地方传递酒杯,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今”与“南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梅花与友谊相联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 意象:梅花、昌源、兰亭等意象交织,构筑了一个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对友人聚会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昌源:象征着友谊的聚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感。
  • 兰亭:文化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问公何许看花回,剩说郊坰十里梅。 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梅花的渴望
    • B. 对友人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冷漠
  2. 昌源已办行厨去 中的“行厨”指的是什么?

    • A. 做饭
    • B. 旅行
    • C. 读书
  3. 诗中提到的“兰亭”与哪位著名书法家有关?

    • A. 王羲之
    • B. 颜真卿
    • C. 苏轼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曾几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曾几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孤寂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