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夜坐,贻开元禅定二道者》

时间: 2025-01-04 10:02:56

暮暮焚香何处宿,西岩一室映疏藤。

光阴难驻迹如客,

寒暑不惊心似僧。

高树有风闻夜磬,远山无月见秋灯。

身闲境静日为乐,若问其馀非我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亭夜坐,贻开元禅定二道者
作者: 许浑 〔唐代〕

暮暮焚香何处宿,
西岩一室映疏藤。
光阴难驻迹如客,
寒暑不惊心似僧。
高树有风闻夜磬,
远山无月见秋灯。
身闲境静日为乐,
若问其馀非我能。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在何处焚香入睡呢?
只见西岩的一间小屋映照着稀疏的藤蔓。
光阴难以停留,人生就像过客,
寒冷与炎热都无法打扰我这颗如僧般平静的心。
高大的树木在夜风中摇曳,传来敲击夜磬的声音,
远山上没有月光,只有秋天的灯光闪烁。
身心闲适、境界宁静,日子因此而快乐,
若他人问我还有什么其他的追求,那对我来说是做不到的。

注释:

  • 焚香:点燃香品,常用于修身养性或宗教仪式。
  • 何处宿:指在何处停留或居住。
  • 映疏藤:映照出稀疏的藤蔓,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 光阴难驻:光阴如流水,无法停留。
  • 心似僧:心境如同和尚般宁静。
  • 高树有风闻夜磬: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动,可以听到夜间撞击磬的声音。
  • 无月见秋灯:没有月亮的夜晚,远处的秋灯显得格外突出。
  • 身闲境静:身体放松,环境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廷宸,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89年,卒于公元858年,晚号“青原居士”。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南亭夜坐》写于许浑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在西岩小屋焚香作乐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南亭夜坐》是一首描写夜晚宁静场景的诗,诗人在暮色中焚香入座,进行内心的沉思与冥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暮暮焚香何处宿”设置了夜晚的氛围,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安详的环境中。接着“西岩一室映疏藤”描绘了小屋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藤蔓的稀疏反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接下来的“光阴难驻迹如客”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诗人借此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紧接着“寒暑不惊心似僧”强调了心境的宁静,尽管外界环境变化莫测,内心却能保持如僧人般的安定。

“高树有风闻夜磬,远山无月见秋灯”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进一步营造出夜晚的氛围,树木的摇曳声和秋灯的微光交织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夜色。

最后两句“身闲境静日为乐”总结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的闲适就是最大的乐趣。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功利的超脱,若问生活还有什么追求,他则以“非我能”回应,表现出一种心灵的满足与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暮暮焚香何处宿:诗人以“暮暮”入手,营造出黄昏的宁静,焚香提到的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2. 西岩一室映疏藤: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与自然,西岩的房屋与藤蔓的映照,形成了一种静谧的画面。
  3. 光阴难驻迹如客: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人生如过客,无法停留。
  4. 寒暑不惊心似僧:强调心灵的宁静,外界的气候变化无法影响内心的定力。
  5. 高树有风闻夜磬:通过声音的描绘,展现出夜晚的静谧与幽远。
  6. 远山无月见秋灯:夜空无月,远山的秋灯在黑暗中闪烁,形成了诗意的画面。
  7. 身闲境静日为乐:身心放松,环境宁静,日子因此而快乐。
  8. 若问其馀非我能:表明诗人对其他追求的超脱与无能为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树有风闻夜磬”,上下句相对成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结合:通过“香”、“藤”、“磬”、“灯”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夜晚场景。
  • 比喻:把人生比作过客,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面对外在世界的纷扰,诗人选择了超然与自我满足,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焚香:象征着修身养性,寄托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 西岩:代表自然环境的幽静,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高树:象征深厚的内涵与稳重,传递出一种平和的心境。
  • 夜磬:象征宗教与精神的追求,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秋灯:象征孤独与思考,夜晚的灯光则让人感到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开头提到了“焚香”,它在这里象征什么?

    • A) 纯洁
    • B) 修身养性
    • C) 传递情感
    • D) 生活琐事
  2. 诗中提到的“寒暑不惊心似僧”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对天气的关注
    • B) 诗人心境的平和
    • C) 生活的无奈
    • D) 对世俗的追求
  3. 诗的最后一句“若问其馀非我能”表明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他人期望的回应
    • C) 对生活其他追求的超脱
    •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B) 修身养性
  2. B) 诗人心境的平和
  3. C) 对生活其他追求的超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环境,强调宁静与和谐,传达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李白《夜泊牛津》:以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呈现出不同于许浑的淡泊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许浑与唐代诗歌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