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人自巴蜀由湘潭归茅山因赠》
时间: 2025-01-19 19:4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乙灵方炼紫荷,紫荷飞尽发皤皤。
猿啼巫峡晓云薄,雁宿洞庭秋月多。
导引岂如桃叶舞,步虚宁比竹枝歌。
华阳旧隐莫归去,水没芝田生绿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返回茅山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心境。首先提到炼丹的太乙神仙,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紫荷飞尽则暗指那些理想的破灭。接着描绘了猿猴在巫峡啼叫,清晨的云朵轻薄,雁儿在洞庭湖栖息,映衬出秋夜的宁静。而后则表达了对修炼和人世间的思考,认为导引(修炼)不如桃叶舞那样轻松愉快,步虚(道教中的飞升)更比不过竹枝歌的欢快。最后以华阳隐士的身影,劝诫自己不要再回去,水淹的芝田长出了绿莎,象征着对往日生活的告别与新的开始。
注释:
- 太乙:道教中的一位神仙,常与长生不老、炼丹相关联。
- 紫荷:象征理想、追求的事物。
- 猿啼:猿猴的叫声,营造自然的氛围。
- 巫峡:指巫峡,位于重庆,风景优美,常用作诗词意象。
- 洞庭:指洞庭湖,湖面广阔,常作诗歌背景。
- 导引: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类似于气功。
- 桃叶舞:桃叶舞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舞蹈,象征生活的乐趣。
- 华阳:指华阳山,因隐士而闻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许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穆,号东皋,江州人。以清新明丽的山水诗著称,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许浑自巴蜀返回茅山途中,正值秋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开头两句提到炼丹的紫荷,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紫荷的凋零暗示着理想的破灭。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猿啼与雁宿,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秋的萧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在情感表达上,作者通过对导引与桃叶舞的对比,反映了对修炼生活的思考,认为修炼的艰辛与世俗生活的轻松之间存在着反差。最后几句中的华阳隐士与水淹芝田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隐士的生活选择与现实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生活方式的告别。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则深邃而富有哲理,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太乙灵方炼紫荷:提到太乙神仙的炼丹术,暗示追求长生的理想。
- 紫荷飞尽发皤皤:理想的破灭,紫荷凋零象征着失去。
- 猿啼巫峡晓云薄:描绘清晨的宁静与猿猴的叫声,展现自然的美。
- 雁宿洞庭秋月多:洞庭湖的秋夜景象,渲染寂静与思考。
- 导引岂如桃叶舞:修炼生活的艰辛与桃叶舞的轻松形成对比。
- 步虚宁比竹枝歌:飞升的艰难不如竹枝歌的欢快。
- 华阳旧隐莫归去:劝诫自己不要回归隐士生活。
- 水没芝田生绿莎:水淹的芝田长出绿莎,象征新的开始。
-
修辞手法:
- 比喻:紫荷比喻理想,猿啼与雁宿比喻自然的声音。
- 对仗:如“猿啼巫峡”和“雁宿洞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紫荷:象征理想与追求。
- 猿啼、雁宿:自然的声音,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华阳隐士:隐逸生活的象征,表达对世俗的超脱。
- 水淹芝田:新的生活象征,对过去的告别。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乙”指的是: A. 一位神仙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答案:A -
诗中“猿啼巫峡”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C -
诗中“导引岂如桃叶舞”意在表达: A. 修炼的艰辛
B. 舞蹈的好处
C. 理想的实现
答案:A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诗词对比:
- 许浑与王维的山水诗作都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许浑更倾向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选读》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