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

时间: 2025-01-17 09:15:08

朅来仰止德之隅,颇欲徜徉遂所摅。

倚杖未忘千里恨,飞鸿为作一行书。

喜君菩寝凝香暇,念我哀涂税驾初。

湖海不除豪举想,尚容访古问槐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朅来仰止德之隅,
颇欲徜徉遂所摅。
倚杖未忘千里恨,
飞鸿为作一行书。
喜君菩寝凝香暇,
念我哀涂税驾初。
湖海不除豪举想,
尚容访古问槐锄。

白话文翻译:

我自从你来到这里,仰慕你品德的高尚,
非常希望在这里徜徉,表达我的情感。
我靠着拐杖,依然忘不了那千里之外的遗恨,
就像鸿雁飞行,留下一行书信。
我为你欣喜,喜见你在香气弥漫的地方闲适,
而我却在哀伤的道路上,刚刚开始旅途。
即使湖海之间,豪杰的志向未能抹去,
我仍然愿意寻访古迹,问询槐树的锄耕之事。

注释:

  • :此处指“最近”,表示时间的推移。
  • 仰止:仰慕、敬仰。
  • 徜徉:徜徉,游玩、漫步。
  • 倚杖:依靠手杖,表示身体虚弱。
  • 千里恨:指远方的遗憾或痛苦。
  • 飞鸿:鸿雁,象征远行与书信。
  • 菩寝:指安静的地方,形容美好的环境。
  • 哀涂:哀伤的路途。
  • 湖海:比喻广大天地。
  • 豪举:豪杰的志向、作为。
  • 槐锄:槐树和锄头,象征古代的农耕生活。

典故解析:

  • 飞鸿:在古诗中常用作书信的象征。鸿雁在古代被视为传递信息的鸟类,因此用它来比喻书信或情感的寄托。
  • 菩寝:可能暗指佛教的宁静与内心的安详,同时也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朋友张正仲的朝散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表达了对德行的仰慕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开篇便以“朅来仰止德之隅”引入,展现了作者心中的敬仰之情,接着通过“倚杖未忘千里恨”的自我反省,展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悟。飞翔的鸿雁不仅是思念的象征,也是对友谊的寄托,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期盼。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引申,表达了尽管身处繁华的湖海之间,心中仍然怀有对豪杰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朅来仰止德之隅:近年来我仰慕你的高尚德行。
    2. 颇欲徜徉遂所摅:我非常想在这里徜徉,表述我的情感。
    3. 倚杖未忘千里恨:我依靠着拐杖,仍然忘不了那千里之外的遗憾。
    4. 飞鸿为作一行书:鸿雁飞行,留下了一行书信。
    5. 喜君菩寝凝香暇:我为你在香气弥漫的地方感到高兴。
    6. 念我哀涂税驾初:我却在哀伤的路上,刚刚开始旅途。
    7. 湖海不除豪举想:即便在湖海之间,豪杰的志向未能抹去。
    8. 尚容访古问槐锄:我仍愿意寻访古迹,询问锄耕的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鸿雁比作书信,传达思念之情。
    • 对仗:诗中的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友谊的表达,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追求。
  • 飞鸿:代表思念和沟通的情感纽带。
  • 湖海:象征广阔的天地与理想。
  • 槐锄:体现了对古代生活的追忆与对农耕文化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鸿”象征什么?

    • A. 书信
    • B. 远方的朋友
    • C. 美好的回忆
  2. “倚杖未忘千里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忧伤
    • C.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菩寝”暗示了什么?

    • A. 忙碌
    • B. 安宁
    • C.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对比曹勋与王维的作品,曹勋的情感更显细腻与忧伤,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出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曹勋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