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乍起。满院垂垂岩桂。未卷珠帘香已至。酒杯言笑里。叶下茸金繁蕊。别是清妍风致。更远随人闻细细。月华天似水。
白话文翻译:
香气忽然散发出来,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岩桂的香味。虽然珠帘尚未卷起,香气却已经飘散到四周。酒杯中欢声笑语不断,树叶下金色的繁蕊悄然绽放。那不同寻常的清丽风致,更是远远传来,似乎有人细细品味。月光如水般洒落在天地之间。
注释:
- 香乍起:香气突然散发出来。
- 满院垂垂岩桂:整个院子里都盛开着岩桂花,香气浓郁。
- 未卷珠帘香已至:珠帘尚未卷起,香味已经飘散。
- 酒杯言笑里:酒杯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 叶下茸金繁蕊:树叶下的金色花蕊绽放,装点着景致。
- 别是清妍风致:那种清丽的风韵别具一格。
- 更远随人闻细细:更远处,似乎有人在细细品味香气。
- 月华天似水:月光如水,洒落在大地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明丽。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正值木樨花开之时,诗人以花香为引子,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的情感。
诗歌鉴赏:
《谒金门(咏木樨)》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温情的诗作,以木樨花的香气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院落场景。开篇“香乍起”便引人入胜,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香气四溢的院子里。在这幅画面中,香气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成为人们交流的媒介,诗人通过“酒杯言笑里”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愉悦。
诗中的意象运用得当,尤其是“叶下茸金繁蕊”,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木樨花的娇美,仿佛让人感受到花瓣的柔软与芬芳。接着“别是清妍风致”一语,突出了木樨花的独特之美,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最后一句“月华天似水”则将景色提升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境界,月光如水,浸润着大地,扩展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幅明月清风的恬静图景。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情趣,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情的温暖,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香乍起”:引入主题,设定情境,生动呈现香气的突发性。
- “满院垂垂岩桂”:描绘香气的来源,岩桂盛开,营造出浓厚的秋意。
- “未卷珠帘香已至”:香气已经渗透至室内,反映出香气的广泛和强烈。
- “酒杯言笑里”: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叶下茸金繁蕊”:细致的描写增强了视觉效果,突显了自然的美。
- “别是清妍风致”:强调木樨花的独特美感,提升了诗的格调。
- “更远随人闻细细”:引入他人的感受,体现了香气的穿透力。
- “月华天似水”:结尾的意象,升华了空间的美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天似水”,将月光比作水,形象生动。
- 拟人:香气似乎有生命,可以随风飘散,增强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酒杯言笑里”,与“叶下茸金繁蕊”形成对比,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木樨花的香气和秋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愉悦。
- 岩桂:代表秋天的特征,寓意着丰收与宁静。
- 酒杯:象征着欢乐与人际交往,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月华:象征着清幽与静谧,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乍起”意味着什么?
- A. 香气突如其来
- B. 香气慢慢消散
- C. 没有香气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国事的忧虑
-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C. 对个人孤独的表达
-
“月华天似水”这一句的意象是什么?
- A. 月光明亮如水
- B. 天空没有水分
- C. 水面反射月光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曹勋的《谒金门(咏木樨)》与李白的《月夜思》在意象上都涉及月亮和自然,但曹勋更侧重于生活的温暖和人情,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名篇解析》